“可是你為什么要發(fā)脾氣呢?”
“我心里難過,不知怎么就發(fā)起脾氣來了。”
兄弟反抗惡勢力
樟壽喜愛圖書,但苦于缺少買書的錢,因此想到一個笨辦法,即見到好的內(nèi)容就抄下來。玉田叔祖那里有一套二十卷的木版小本《唐代叢書》,又叫《唐人說薈》,輯錄唐代傳奇和筆記。他對這書很感興趣,就借了來,選抄了其中的幾種,計有陸羽《茶經(jīng)》三卷,陸龜蒙《五木經(jīng)》和《耒耜經(jīng)》各一篇。這一抄就上了癮,從此愈抄愈勤。后來又湊了兩塊錢,買一部《藝苑捃華》,共二十四冊,再后來是明抄本的《說郛》。
兩個弟弟,特別是壽,跟他的年齡相差不多,在一起玩得來。有一個時期,他們最喜歡玩的是演戲。孩童期是想象力特別發(fā)達的年齡,而且模仿欲正強,單是把現(xiàn)實中、書本上的事搬演一遍,也會給他們極大的快樂。最普通的是過家家,因為大街上看到的結(jié)婚儀式既很排場,又顯得喜氣洋洋,很能感染兒童的情緒。
從家到三味書屋只有很短的路程,但其間卻有一個奇特的風景。有一家的主人長得有些怪,頭大身矮。他的家里又養(yǎng)著一只不經(jīng)常見的山羊,學生們不知道這是養(yǎng)了防火災(zāi)的(按迷信的說法),都覺得這山羊身上有些神奇的味道。三味書屋的學生里有一個偏偏身體很長,與這家的主人正好相反,雖然他的頭跟平常人差不多,但同身子比起來就顯得很小了。
這兩個人的奇怪形象在他們的腦子里發(fā)生了聯(lián)想。而且環(huán)顧四周,他們竟發(fā)現(xiàn)了更多怪相。新臺門里一個長輩,因為久吸鴉片煙的緣故,極瘦,兩肩聳立,仿佛在大衫底下橫著一根棒似的。把這幾個怪異的人物連在一起,演成戲,豈不是很妙嗎?
于是就在有兩株桂花樹的院子里,兄弟們演起童話劇來。
“大頭”就被想象成兇惡的巨人,他帶著他家的山羊,把守著巖洞,平時出來擾亂行人,“小頭”的同學和聳肩的長輩,就用各樣的法術(shù)去征服他。其中一個辦法是,“小頭”先把頭伸間洞去探測“大頭”在里邊的動靜,聳肩在外面候著,等“大頭”把頭伸出來,他就用肩一夾,把這個兇惡的巨人夾在肩窩里捉住了。他們覺得這個故事太有意思了,反復演習,樂此不疲。
他們在三味書屋里的一件壯舉是與同學結(jié)伙去另一家書屋“搗亂”。
在周家新臺門和老臺門之間,有一家私塾名叫“王廣思”。塾師名曰王侃如,他身材矮小,滿臉胡須,特別是那頭皮光禿可鑒,大家給他起了個綽號“矮癩胡”。魯迅日后寫了一篇小說《懷舊》,里邊的王先生就是這樣一副形象。
這王廣思的品位比三味書屋低,收學生要隨便一些,學費是每節(jié)收四五百文銅錢,最多時收七八百文。但每逢初一和十五,學生們還得另送十幾個銅錢給塾師,算作批改文章的工錢。
塾師的水平有限,架子卻不小,對學生們很是嚴厲,遠遠比不上壽鏡吾先生那樣和藹可親。學生們稍有過失,“矮癩胡”就把學生的手掌拗彎了,頂在桌子角上使勁地打,或者罰他們長跪。最可恨的是,他還訂一條塾規(guī),學生外出大小便,須先向他領(lǐng)取“撒尿簽”,這一點也是值得三味書屋的學生慶幸的,他們就可以自由地到后園去大小便。慶幸之余,他們也為王廣思的同學們抱不平。
一天,樟壽他們聽說,王廣思的一個學生自帶的點心被“矮癩胡”沒收后吃掉了,不但如此,這位學生還受了罰。大家一聽十分氣憤,決定去找“矮癩胡”說理。放了午學,樟壽、章翔耀等幾個大一點的學生一起來找王廣思。不巧,這里也放午學,沒有一個人。那也不能便宜了他!同學們把“矮癩胡”書桌上的“撒尿簽”全部折斷,把他的硯臺和筆墨扔了一地,算是對他的懲罰。
有不公平的事就得去說理,有了壓迫就要反抗。不久,樟壽他們又干了一件大事,那就是討伐賀家“武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