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苗子
苗子曰:吾友楊憲益博士,沉緬麴蘗,嗜威士忌如命,而錫之以佳名曰"蘇格蘭茶",益諱言酒也。吾夫敢以直諫盡友道:因集古酒人荒誕之事以進之,題曰《酒故》,紀故實也。憲益閱此,殆會心笑,而嗤之曰:老頭不可教也!
一、大禹與美酒
小時候讀書,對禹很崇拜。書上說:"禹惡旨酒而好善言",覺得這樣一位古代賢君圣主(雖然顧頡剛先生的考證,說禹只不過是一條"毛毛蟲"),果然善于克制己的嗜好而愛聽群眾的有益輿論。近來年紀大了,對事物總愛動動腦筋,這才知道小時候相信這句話是上了儒家的當。你看,禹的生存年代,約公元前2100,即距今四千年前,距新石器時期的氏族社會還很近,那時的酒,只是爛野果或谷類植物泡在水里發(fā)酵造成,頂多像今天的甜酒,含酒精量不多,決比不上大曲、茅臺、五糧液……根本說不上"旨"。喝點果酒,醉不了人,他老人家就不高興了?!墩f文》:"古者僅狄作酒醪,禹當之而美,遂疏僅狄。"說明禹這個人偽善。"禹聞善言則拜。"(《孟子》),"拜",用今天的話,等于說,"你提的意見已看過,十分寶貴",夸獎過"寶貴意見","拜"了,只是并不實行,這正是官僚主義的典型。何況僅狄作的既然是"美酒",這就可以出口賺外匯,國家酒稅收入也可大大增加。從經(jīng)濟價值來衡量,僅狄先生實在是一位科技生產(chǎn)的開拓性人物,如果禹不"疏"他,那么不要說威士忌、白蘭地、XO……之類用外匯買的奢侈飲料可以不必由外國進口,最低限度"可口可樂"那種不醉人的甜飲料!也可以不需引進設廠了。一方面賺外匯,一方面節(jié)省國家外匯支出,"旨酒"肯定不是什么可"惡"的!想通之后,鄙人對于禹,就不那么崇拜了。
二、阮藉借酒遁
讀過魯迅先生的《魏晉讀賢與藥及酒》一文的人,約略知道"讀賢"的餞酒服藥,帶有點"避世"之意,但也不盡然。當時兩個大酒鬼--嵇康和阮藉、嵇康同曹操的后代有裙帶關(guān)系,官拜中散大夫,后來司馬氏取代了曹氏家族,嵇康失去了靠山,只好回家當鐵匠,當個出身好的工人階級,以為這就沒事了。但是依舊逃不過權(quán)奸鐘會的手掌,嵇康"夏月常鍛大柳下,這會過之,康鍛如故,康曰
"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會曰:"有所聞而來,有所見而去。"(《晉書》)雙方針鋒相對地口舌一場,鐘會便借故殺了嵇康,嵇康臨死只遺憾他所彈的《廣陵散》沒有傳給后代。
阮藉這家伙比嵇康"鬼"得多,嵇康喝酒只是喝酒,沒有借酒來搞什么名堂,阮藉卻不然,"司馬昭(晉文帝)初欲為子炎求婚于籍,藉沉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鐘會欲置之罪,皆以酣醉獲免。"小說上有"借水遁"、"借土遁"之法,他老兄卻發(fā)明了借"酒"遁,不想把女兒嫁給高干子弟(后來還當上了地位相當于中央主席的"晉武帝"),就借酒裝醉。對付野心勃勃的對立面,也借"酣醉"的辦法得免于"罪"。司馬昭用他做"大將軍"、"從事中郎",他為了不想太靠近權(quán)貴以免猴年卯月"咔嚓"一聲丟去了腦袋不太好玩,就借口警衛(wèi)部隊步兵炊事班會釀酒,還存下了三百斟酒,就要求當步兵校尉這個"官顯職聞,而府寺寬敞,輿服光麗,伎巧必給"(《通內(nèi)》)的散官,樂得個逍遙自在。阮藉終于不像嵇康那樣傻,白白地給奸雄鐘會"咔嚓一刀"
宋·葉夢得的《石林詩話》中說道:"晉人多言飲酒,有至沉醉者,其意未必真在于酒,蓋時方艱難,人各懼禍,惟讬于醉,可以疏遠世故。陳平、曹參以來,俱用此策?!稘h書》記陳平于劉、項末判之際,日飲醇酒、戲婦人,是豈真好飲者耶?曹參雖于此異,然方欲解秦煩苛,付之清凈。以酒杜人,是亦一術(shù)。"這種"其意未必真在于酒"的權(quán)術(shù),恐怕不會是酒徒所認同的。不過我們北面的鄰居,據(jù)說不久前也有很多酗酒的居民,他們也常常"以酒杜人"??上麄兂宰砹私?jīng)?;丶掖蚶掀?,家庭矛盾超過政治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