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為中國釀酒技術甚為發(fā)達,所以古來所釀造之酒類品目甚為繁多,見于宋人者如李?!独m(xù)北山酒經(jīng)》即有四十六種,張能臣《酒名記》所記府邸、酒樓、地方之名酒近二百種、宋伯仁《酒小史》更載歷代名酒百余種;而今人曾縱野所編著之《中國名酒志》,分白酒、黃酒、葡萄酒果露酒、啤酒四類,計收名酒二十二種,優(yōu)質(zhì)酒五十八種;而臺灣之啤酒、金門之陳高,亦有口皆碑。則中國酒文化真是垂數(shù)千年而煌煌乎彰明較著。我們甚至于可以說,沒有悠久昌明文化的國家,必然釀造不出清醇芳香的美酒。
但是,"酒文化"的范圍何其浩瀚,即"制曲釀造法",已足供化學家寫作專書。筆者雖然以此杯中物倡導"人間愉快",有所論說,但涉獵所及,實屬寒儉。只是一得之愚,往往如鯁在喉,不吐不快,擬從"酒之禮俗"、"酒之禍福"、"酒之人物"、"酒之文學"略作觀照,希望藉此聊供"吾徒"談助而已。敢從"酒之禮俗"說起。
一、飲酒四部曲
(1)拜、祭、啐、卒爵
古人飲酒,就"儀禮"而言,約有"四部曲":拜、祭、啐、卒爵。就是先做出"拜"的動作表示敬意,接著把酒倒出一點在地上,以祭謝大地生養(yǎng)之德;然后嘗嘗酒味,嘖嘖稱美,令主人高興;最后仰杯而盡。"卒爵",也就是"干杯",這是古人的禮。因為古酒淡薄,干杯不算難事。
而"干杯",今人每說"先干為敬",但古人卻是"后干為敬"。
《禮記·曲禮》說"侍飲于長者","長者舉未釂,少者不敢飲。"意思是說陪侍尊長喝酒,尊長舉杯未干,年少的,就不敢喝。而賓主之間,則是客客氣氣,有節(jié)有度:主人敬客人酒叫"酬",客人回敬主人酒叫"酢";敬酒時總要說句類似"祝您長命百壽"的話語,所以敬酒又叫"為壽"。
普通"為壽"以三杯為度?!抖Y記·王藻》說,君子飲酒,飲了一杯,表情肅穆恭敬;飲了兩杯,顯得溫雅有禮;飲了三杯,心情愉快而知進退。這是筵席上禮節(jié)的分寸,因為如果"酒過三巡"猶然不止,量淺的人難免失態(tài)?!蹲髠鳌酚涊d晉靈公賜趙盾飲酒,埋伏甲兵要攻殺趙盾,趙盾的貼身侍衛(wèi)提彌明察覺陰謀,急忙登階入堂,說:"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也。"于是扶出趙盾逃難??梢?三爵"是禮,過了三爵,就可以不受禮節(jié)約制而縱飲為歡了。所以曹植詩《箜篌引》說:"樂飲過三爵,緩帶傾庶羞;主稱千金壽,賓奉萬年酬。"儀禮中的飲酒,最后也有"無算爵",意思是說,能喝多少就喝多少,不必計較杯數(shù)了。也因此《論語》說孔子的飲酒觀是:"唯酒無量,不及亂。"孔子的意思是,只要不酒后失態(tài)惹是非,酒愛怎么喝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