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張伯駒與余叔巖

梨園往事 作者:周簡段


近代著名收藏家、詩詞家、戲劇家和書畫家張伯駒先生在一九八二年逝世時,其表弟李克非寫了一首博得眾口稱贊的挽聯(lián),聯(lián)云憶當年福全樓館,粉墨登場演臥龍,步叔巖余韻,堪稱千古絕唱;看近歲叢碧山房,群賢同觀平復貼,附士衡驥尾,無愧萬世留墨香。

張伯駒一生有兩件最得意事,一是京劇從師余叔巖,一是得晉陸機《平復貼》收藏。上聯(lián)即概括前者,后聯(lián)即概括后者。

余叔巖出生于梨園世家,其祖父余三勝,工老生;其父余紫云,工旦角,為清末“同光名伶十三絕”之一。余叔巖自幼受家庭熏陶,七歲便開始登臺,以童伶獲“小小余三勝”之譽。時“同光十三絕”之一的名伶大王譚鑫培正紅,藝名“小叫天”,有“滿城爭說叫天兒”之贊語,另有“無腔不宗譚”之說,故余決心學譚。但譚向不收弟子,所以無緣拜師,便只好每有譚戲必看,偷記工尺、腔詞及做派等,并向譚之打鼓佬、檢場、配角、院子、龍?zhí)椎日堃?。為表示矢志向譚學習,將書齋更名“范秀軒”,因譚號“英秀”,取其以英秀為師表耳。

余叔巖聰明勤奮,悟性又好,尤譚鑫培之云遮月嗓,學之極像,故愈唱愈紅。后傳至譚鑫培耳,聽后果覺不錯,便將余叫至家中,稱贊道:“你學我算學到家了,明兒我捧捧你,陪你唱一出《失空斬》,你來諸葛亮,我來王平?!辈痪霉慌c余叔巖合唱了一出《失空斬》,這也算譚金培對余叔巖最大的恩賜了。

張伯駒結識余叔巖是袁世凱子袁寒云的引薦。原來張家與袁家籍貫皆河南項城,系表親關系。張之父張振芳乃袁寒云之五舅,張稱袁為表兄。張振芳是前清進士出身,光緒年間曾作長蘆鹽運史,卸任后創(chuàng)辦鹽業(yè)銀行。時張伯駒任鹽業(yè)銀行董事兼總稽核,平素雅好余戲入迷,結識余后,經常請余到自己的“叢碧山房”做客,余因在鹽業(yè)銀行存款,也經常請張到“范秀軒”說戲,二人頻繁往還,除京戲外,在文物、書畫、金石、收藏等方面亦多共同愛好,因此促膝傾心,關系非同一般。

余叔巖本亦不收徒,后偶收亦寥寥,僅楊寶忠、孟小冬、李少春等數(shù)人。且教戲極保守,就連卓有成效之女名伶孟小冬,據(jù)說也僅給她說了“三出半”,即《捉放曹》、《失空斬》、《搜孤救孤》和《紅鬃烈馬》一折,但對張伯駒卻是青睞有加。

張正式從余學戲時已三十一歲,每日晚飯后去其家。叔巖飯后吸煙過癮,賓客滿座,子時之后始說戲,常夤夜三時歸家,如是者十年光景。張伯駒曾自豪地說:“叔巖戲文武昆亂,傳予者獨多!”不為妄言。曾有詩記此:“歸來已是曉鐘鼓,似負香衾事早朝。文武昆亂皆不擋,未傳猶有太平橋?!睋?jù)張伯駒在《氍毹紀夢詩》中記述,余叔巖先后授張戲有:《奇冤報》、《戰(zhàn)樊城》?!堕L亭》、《定軍山》、《陽平關》、《托兆碰碑》、《空城計》、《群英會》、《戰(zhàn)宛城》、《黃金臺》、《武家坡》、《汾河灣》、《二進宮》、《洪羊洞》、《賣馬當锏》、《斷臂說書》、《捉放宿店》、《戰(zhàn)太平》、《鳳鳴關》、《天水關》、《南陽關》、《御碑亭》、《桑園寄子》、《游龍戲鳳》、《審頭刺湯》、《審潘洪》、《朱痕記》、《魚腸劍》、《法場換子》、《上天臺》、《天雷報》、《連營寨》、《珠簾寨》、《摘纓會》、《盜宗卷》、《伐東吳》、《四郎探母》、《青石山》、《失印救火》、《打漁殺家》、《打棍出箱》,另有《 蠟廟》之褚彪,《回荊州》之魯肅,《失街亭》之王平,《別母亂箭》、彈詞等,此中其他未排身段及零段之唱尚未計。為什么“未傳猶有太平橋”呢?叔巖曾對伯駒說過:“過橋一場,一足登椅,一足登桌,敵將一槍刺前胸,須兩手持槍硬僵尸摔下。飾敵將者、檢場者皆須在行,否則易出危險?!笔且晕磦?,可見余對張傾盡心力,備極愛護。

叔巖教張伯駒戲之多,實獨一無二;而且授之殷殷,亦非常人所及。張伯駒向余叔巖學第一出《奇冤報》時,正值叔巖應天津劇院演出,主動提出偕伯駒同往,一路說《奇冤報》反調。天津演出畢又一同返京,即排練身段,穿上厚底靴,走臺步,滾桌子,之后又在飯莊演唱。另外,伯駒從叔巖學《戰(zhàn)樊城》和《奇冤報》時,叔巖特意演出此二劇于開明戲院,每星期六和星期日各演一出。友人有不知此中奧妙者,煩而勸演他戲,叔巖不應,仍第一日演《戰(zhàn)樊城》,第二日演《奇冤報》。伯駒曾回憶道:“專為予看,甚可感也?!?/p>

一九三七年春,正值伯駒四十歲生日,叔巖倡議以演劇為歡,另因頭年河南發(fā)生旱災,伯駒表叔李鳴鐘將軍亦倡議以演戲募捐賑災,于是同時并舉演于隆福寺之福全館,本文開端引用之挽聯(lián)中的上聯(lián)即指此事。

開場為郭春山《回營打圍》,次為程繼先、錢寶森《臨江會》,當時因梅蘭芳未在京而請其高足魏連芳演《女起解》,接下去是王鳳卿、鮑吉祥之《魚腸劍》,楊小樓、錢寶森之《英雄會》,于連泉、王福山之《丑榮歸》、《小上墳》,雖說是極一時名伶薈萃之盛,但大軸卻是《失空斬》,而此中之主角諸葛亮則由張伯駒飾演,其他配角都是顯赫名伶。王鳳卿飾趙云,程繼先飾馬岱,余叔巖飾王平,楊小樓飾馬謖,陳香雪飾司馬懿,錢寶森飾張部等,當時消息、照片通載各報刊,轟動九城,稱“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張伯駒為此感懷賦詩:“羽扇綸巾飾臥龍,帳前四將鎮(zhèn)威風。驚人一曲空城計,直到高天盡五峰。”更有趣者,當年譚鑫培曾陪余叔巖演過王平,而今余叔巖又陪張伯駒演王平,堪稱一梨園佳話也。

余叔巖夙患溺血病,自此次演出后,病情加劇。先經法國醫(yī)院診為膀胱瘤,割治半年后復發(fā),又經協(xié)和醫(yī)院割治,于小腹通一皮管作尿。一九四二年重陽后,伯駒四十五歲時,日寇侵華瘋狂,社會更加混亂,擬將所藏國寶晉陸機《平復貼》和隋展子虔《游春圖》等隨身縫被奔赴西安。行前一日晚,往視叔巖,見狀,知叔巖病不能愈,此為生離死別之最后一面。伯駒只好作尋常語以慰藉,不言離京事,恐說出彼此難免慟哭。但師友一場,伯駒終抑制不住,淚要奪眶而出,便轉身佯裝如廁偷拭之,復轉來閑聊兩小時方悵然離去。

次年三月,伯駒在西安隴海鐵路局觀戲,偶遇上?!稇騽≡驴分骶帍埞庞蓿埔钊占椿厣虾?,便托其帶給陳鶴孫一信,信大致內容是:預料叔巖兄病兇多吉少,不能久長,茲擬好挽聯(lián)一副,如其去世,務望代書送至靈前為感。聯(lián)云:譜羽衣霓裳,昔日悲歡傳李嶠;懷高山流水,只今顧曲剩周郎。兩個月后,接鶴孫回信,道叔巖已于五月十九日仙逝,將換聯(lián)書好送到了靈前,伯駒由是而深感欣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