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月二龍?zhí)ь^

老俗事 作者:周簡段


“二月二,龍?zhí)ь^”,這是民間諺語。相傳武則天廢唐立周稱帝,惹怒玉皇大帝,遂降旨龍王三年不許下雨。龍王不忍人間遭難,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皇大帝將龍王拿下天宮,壓在大山下。黎民百姓感激龍王之恩,天天為龍王祈禱,最后感動了玉皇大帝,于農歷二月初二將龍王釋放,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龍?zhí)ь^”的傳說。

明代已見此俗。沈榜《宛署雜記》記載:“宛人呼二月二為龍?zhí)ь^。鄉(xiāng)民用灰自門外委婉布入宅廚,施繞水缸,呼為引龍回。”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古時認為龍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所以“二月二,龍?zhí)ь^”這句諺語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蘇。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

武強年畫“天子耕地”,民間作坊刻印,畫面題詞為“二月二,龍?zhí)ь^,天子耕地臣趕牛,正宮國母來送飯,五谷豐登太平秋”。農歷二月初二前后是一年二十四節(jié)中的“驚蟄”,冬眠蟄息的昆蟲動物被春雷驚醒,開始活動,俗以為“龍”在這時抬頭,故二月初二又稱“春龍節(jié)”,也就是中和節(jié)。明、清時代的皇帝在中和殿備耕,事先檢查御用農具。北京的先農壇,就是明、清兩代皇帝沿襲古制祀先農舉行春耕儀式的地方。

其實驚蟄本名啟蟄,漢代為避景帝諱改。“驚蟄一聲雷,農家春耕動?!敝袊蟛糠值貐^(qū)以這個節(jié)氣為標準,開始春耕生產?,F(xiàn)在“二月二,龍?zhí)ь^”只不過是一句氣象諺語,是說自即日開始,降雨量逐漸增多。此語反映氣象規(guī)律也有一定的科學道理。

“二月二”也叫迎富日,據唐代《歲華記兩》載:“相傳有生子者,被鄰家于二月二日求其子歸養(yǎng)之,鄰家因此大富。”后以此日出野田采蓬,茲向門前以祭之,以迎富。這與唐代民間流行的“送窮”風俗相連擊。據史書記載:于正月晦日(正月最后一天)掃除糞污、及屋內塵穢,人未行時,以煎餅七枚覆其上,葉之通衢,或投于水中,謂之“送窮”,也有的于是日棄破衣于巷,還有的結柳、縛草為船以除窮??磥磉@個活動說明古人心理,送走昔日貧困、苦難,迎來幸福美好的生活。所以在唐代送窮的同時,又有“二月二”的迎富。南宋詩人魏了翁有詩云:“才過結柳送窮日,又見簪花迎富時?!逼鋵?,從即日開始春耕生產,勤勞致富,豈不是送走窮日子、迎來富生活嗎?

記得此風俗是這天黎明,老人未起之前嘴上數(shù)道:“二月二,龍?zhí)ь^,金子銀子往家流”,“二月二,敲炕旁,珍珠瑪瑙往家躺”,“二月二,敲炕沿,蝎子蚰蜒不見面”。人們不僅送窮、迎富,祈望豐收,還盼望龍出,鎮(zhèn)住毒蟲,除去病疫,以得健康。

二月初二遠一天,有“引進勤龍,送走懶龍”一說。這天清晨,家家戶戶用柴灶里積存的柴灰,連續(xù)不斷地在地上撒成一條長龍,直延伸到附近的河邊或井邊,用意是把懶龍送走。然后又用黃土及河邊或井邊開始,撒成長龍,直到自家門前,用意是把勤龍引回。因為龍可行云治水,這種“引龍”活或,用意是希望春暖后有幾場好雨,以利春耕,使禾稼成長,五谷豐登。

為了尊崇龍,在“二月二龍?zhí)ь^”這天,婦女們必須停止針線,以防“扎壞龍眼”,還要停止洗衣,恐怕“傷了龍皮”……

由于二月二這天已是“驚蟄”之后,陽氣上升,各種冬眠的昆蟲陸續(xù)復蘇,所以,這一天,還有一個驅除毒蟲的活動。明人于奕正、劉侗《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場記載:“二月二日龍?zhí)ь^,煎元旦祭余餅,熏床炕,曰熏蟲兒?!边@天清晨,家里的老年人要有一人早起,手執(zhí)小棍,挨房敲打炕沿,嘴里念叨著:“二月二,敲炕沿,蝎子蜈蚣不見面。”“二月二,龍?zhí)ь^,蝎子蜈蚣不露頭?!闭J為這樣一來,蝎子、蜈蚣等害蟲就不能復蘇了。

至于二月二這天的吃喝,一改春節(jié)期間大吃油膩之風,天津、河北等地這天應時素食是煎燜子。燜子是淀粉熬成膠狀塊,把它切成小碎塊,放在平底鍋上用油煎炒,煎到有一層黃色脆皮時,盛在碗里,用芝麻醬調稀,撒上蒜末,拌好后即可食用。佐以主食大餅或燒餅,非??煽?。

在北京,這天各家各戶要吃“懶龍”,說是吃了“懶龍”,可以解除春懶。所謂“懶龍”,是用發(fā)面蒸的一條長形卷體,做法是把發(fā)面搟薄制成長片,放上和好的肉餡,然后卷成長條形,盤于籠屜中,蒸熟后切開,家人分而食之。這一天,吃米飯名為“吃龍子”,吃面條為“吃龍須”,吃春餅名為“吃龍鱗”,吃餃子名為“吃龍耳朵”,喝茶要喝龍井茶??傊侨〖橹?。二月二這一天,要派人去接姑奶奶回娘家住些天。據說是因為按照舊俗,新媳婦不在娘家住新正月,甚至不許見娘家正月的燈;而二月二日則是過了正月的第一個雙日,于是就把這天定為接姑奶奶的日子。

在往昔,北京到了這天,街頭會出現(xiàn)不少紅包袱、綠衣服的少女回娘家。假如這天婆家有事不允許娘家接回,接的人免不了要垂頭喪氣,大失所望;新媳婦則要哭天抹淚。因此,京諺又說:“二月二,接寶貝兒;接不來,掉眼淚兒?!?/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