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婪只會讓你失去更多的東西,而知足卻能讓快樂長伴左右。如果過分貪婪,什么都想擁有,那么結(jié)果也很簡單,你將一無所有。人的欲望不能過多,凡事都要有一個度,如果過了這個度,欲望太多,就有可能適得其反。人不能太貪婪,應該學會知足,知足才能長樂。人生旅途中,如果真正放下了,也就真正得到了。
滿足,是指心滿意足地接受生活中的命運,不為嫉妒和不安所困擾。我們沒有權(quán)利指責一個饑餓的乞丐不知足,但是我們有義務為自己負責。請懂得知足,世上沒有任何事情是完美的,懂得知足,才會感受到生活的快樂,才會感到自己得到了很多。知足才能常樂,常樂才是生活的最終目標。否則,就會像故事里的乞丐一樣,一無所有。
孟子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鄙崾且婚T哲學,就其本質(zhì)來說,源于哲學,而又高于哲學?!吧帷辈⒉浑y,是要人們達到一個忘我的境界,如果做不到,也要給自己一個恰當?shù)亩ㄎ弧T谌松穆L路中,要舍棄不恰當?shù)淖晕叶ㄎ?,要忘卻不屬于自己的東西。人偶爾軟弱不可避免,但在軟弱中要學會堅定。不苛求、不奢求、不強求,才是舍得的最高境界。
一個人能夠不被富足的生活蠱惑,又能在貧賤中保持著做人的尊嚴和內(nèi)心的快樂,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就是其中之一。陶淵明曾經(jīng)當過八十三天的彭澤令,那是一個很小的官,而一件小事便讓他棄官回家。有人告訴他,上級派人檢查工作,應當“束帶見之”。就如同今天的人要穿正裝,扎上領帶,去見見領導。而陶淵明說,我不能為五斗米向鄉(xiāng)里小兒折腰。就是說,他不愿意為了保住這點做官的“工資”而向人低三下四。于是把佩印留下,自己回家了。在回家路上他把自己的心情寫進了《歸去來兮辭》:“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币馑际牵何业纳眢w已經(jīng)成了心靈的主人,無非是為了吃得好一點,住得好一點,就不得不向人低三下四、阿諛奉承,我的心靈受了多大委屈??!他不愿意過這樣的生活,“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于是就回歸到自己的田園。陶淵明,不在于在詩中構(gòu)置了一個虛擬的田園,更重要的是,他讓每一個人心里都開出了一片樂土安貧樂道。
一個人成功與否,不在于取得多少成就,賺到多少錢。陶淵明向往的是心中的理想世界,即使現(xiàn)實生活中不存在世外桃源,也要樂觀地生活。陶淵明面對自己的仕途,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放棄,換來的是悠然自得的鄉(xiāng)間生活。
法國一家報紙進行智力競賽時有這樣一個題目:如果盧浮宮失火,當時情況只可能救一幅畫,那么你救哪一幅?
大多數(shù)人都不以為然地說,當然是要救達·芬奇的傳世之作—《蒙娜麗莎》。但結(jié)果卻出人意料,贏得金獎的答案不是這一個,而是法國電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名作家貝爾特的回答:“我救離出口最近的那幅畫?!?/p>
在沒聽到這個故事之前,也許我們和大多數(shù)人一樣,認為最有價值的就是最重要的。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成功的最佳目標不是最有價值的那個,而是最有可能實現(xiàn)的那個。
80后面對的這個年代,有誘惑卻無法控制,美好的東西太多太多,欲望是無休止的,如果背不動,就要懂得及時放棄。真正舍掉才會得到,想要全部擁有,最終只能一無所有。學會放棄,學會舍得,那么,精彩的人生就會慢慢向你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