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玩過“大富翁”游戲嗎?它的發(fā)明人達洛是一個失業(yè)在家的暖氣工程師。1935年達洛把游戲的最初版本寄給一家玩具公司。公司拒絕了他,因為游戲里有52個錯誤。可是達洛并不氣餒,他一再嘗試,一一修正錯誤。今天這個游戲風靡全球,制造商每年印的大富翁鈔票遠遠超過美國官方每年所印的美鈔。
你吃過比薩嗎?1958年,富蘭克·卡納利在自家雜貨店對面經(jīng)營了一家比薩餅店,籌措他的大學學費。19年之后,卡納利賣掉3100家連鎖店,價值3億美元。他的連鎖店叫做必勝客。而對于其他想創(chuàng)業(yè)的人,卡納利給他們同樣的忠告:“你必須學習失敗。”他說:“我做過的行業(yè)不下50種,而這中間大約有15種做得還算不錯,那表示我大約有30%的成功率??墒悄憧偸且鰮?,而且在你失敗之后更要出擊。你根本不能確定你什么時候會成功,所以你必須先學會失敗。”
失敗只是一個過程,并非最終結果。成長是一個“錯了再試”的過程,失敗的經(jīng)驗和成功的經(jīng)驗一樣可貴。關鍵是看你能不能用辯證的思維來看待失敗,能不能從失敗的邊緣爬起來,找到通向成功的另外一條路。
美國家居倉儲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伯尼·馬庫斯年輕時,每次到教堂祈禱,都會對上帝許愿。
一天,在教堂門口,一個老人家問他:“這么多年,你向上帝許了很多愿,實現(xiàn)了幾個?”
他說:“第一年,我許愿,希望母親的病好起來,6個月后母親還是去世了;第二年,我許愿,希望我能夠在大學入學考試中順利過關,一場突如其來的病,打碎了我的夢想;第三年,我許愿,希望娶一個漂亮的妻子,后來,我娶了一個眼睛較小的妻子;第四年,我許愿能有一個兒子降生,妻子生的卻是一個女兒……”
老人家奇怪地問:“那你為什么每年還來許愿?”
馬庫斯說:“我母親雖然去世了,但是,她比醫(yī)生估計的多活了3個月,終日有人相伴病榻邊,臨終時,她很滿足;我雖然錯過考試,但后來在一個工程師手下打工,學到不少實際知識;妻子雖然不漂亮,但很聰明,出謀劃策,是我的得力助手;雖然妻子生了一個女兒,但是乖巧可愛,相信有一天女兒會找到一個愛她的人。我每年來許愿,雖然沒有一個愿望實現(xiàn),但是,每許一個愿,就是一個夢的誕生,就有一個希望。每一件不幸的事情發(fā)生后,我一定會從好的方面考慮,才能在不幸福的時候也不絕望?!?/p>
后來,馬庫斯憑著對“夢想”的渴望與追求,創(chuàng)造了奇跡。他所創(chuàng)辦的公司由小到大,最終成為擁有775家分店、15萬名員工、年銷售額達300億美元的世界500強企業(yè)。
生活的主旋律是磨難與成長。生活的智慧亦是逆境轉化的不斷積累。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失意與挫折,你要學會辯證地看待問題,積極調節(jié)心態(tài),練就能伸能屈、能上能下的功夫。這是人生最大的財富!
自信,才能與機會擦出火花
成功需要自信。如果沒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薄疤焐也疟赜杏?,千金散盡還復來”“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自信,哪有一代“詩仙”李白;如果沒有“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自信,哪有一代文豪蘇軾;如果沒有“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自信,哪有萬水千山披荊斬棘鑄造了共和國的輝煌,給億萬人民帶來了幸福的毛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