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在獨處中自安,才能在熱鬧中合群

耐得住寂寞 扛得住誘惑 作者:孫虹鋼


獨處是一種心態(tài),自己要面對自己,不依賴別人,而獨處又是挑戰(zhàn)自我的過程,是為更有效的社會交往打基礎(chǔ)。因為無法獨處的人往往也不能合群。

學(xué)會獨處,是個體從繁雜的外部環(huán)境、從紛擾的人事中抽身而出,回歸自我的情態(tài);是個體凝視自己的內(nèi)心,聆聽自己的聲音,尋求自己的心思、意念,袒露自己心跡的狀態(tài);是個體正視自我,不逃避、不急躁,平和地體驗與理解自我的心態(tài)。

當(dāng)個體獨處時,視線中的人與物都會成為他心靈中的一道風(fēng)景,上面刻著他的名字。他會溫情柔軟地與之對話,看它呈現(xiàn),聽它訴說,仿佛它是人生一知己,有無盡的話語可以對它綿綿細(xì)說,有無窮的情誼可以向它傾訴。當(dāng)個體獨處時,他會傾聽自我內(nèi)心的聲音,他會與自己對話。心底浮起的聲音如同晨曦中的微光,雖力度不大,卻緊貼自己的情感與思想。被這股柔軟細(xì)致的聲音光顧之后,個體將變得溫柔、細(xì)膩,會想起以往沉睡的人事,記憶起生活里的細(xì)節(jié)點滴。還會往深處回顧自己的經(jīng)歷,反思自己的歷程,然后張開雙臂,擁抱自己不遠(yuǎn)處的未來。獨處至極,還會感悟著自己人生的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拔沂钦l?從哪里來?到哪兒去?”會以哲學(xué)的命題叩問自己的靈魂,讓心靈嘗試著回答,獲得生命的信息。

一個經(jīng)常獨處的人,其內(nèi)心必不貧乏。他對生活的感受與體驗力會過于不常獨處者,獨處中所累積的自我意識會在言語中釋放,說話、寫作均列其中。很多人話語貧瘠,文字蒼白,多半與不會獨處有關(guān)。獨處的奧秘就在于,它能讓你直逼自我,以自我審視的方式認(rèn)識自己、呈現(xiàn)自己。以獨立、完整的個性融入大千世界、蕓蕓眾生,你就不容易迷失自我。

我們須學(xué)會獨處,獨處是一種心態(tài),自己要面對自己,不依賴別人,需坦然需探索,需思想需勞作,而這一切都是挑戰(zhàn)自我的過程。認(rèn)識自我,清楚自我,這一切結(jié)果都只為調(diào)整自我、尊重自我、超越自我。獨處是一種享受、一種境界、一種超脫,而這一切都決定著人是否能夠發(fā)現(xiàn)自己就是一個奇妙的世界。在獨處中我們無所期求,不指望別人來做我們的救世主;在獨處中,我們將拋卻縱欲與羈絆。于是,我們強(qiáng)大,我們堅硬,我們成熟,我們巍然不動地獲得了韌性與力量,再也不用害怕風(fēng)的洗禮、雨的沐櫛。

一個人學(xué)會了獨處,就能自如地面對生活,處理個人的情感。每個人只有通過獨處才能擺脫依賴,學(xué)會了獨處,我們的獨立性才會越來越大。

學(xué)會獨處,才能更好地跟人交往,和周圍人融為一體。

有這樣一個人。他總是不甘寂寞,不愿一個人待著。所以,他總是在找朋友,希望通過和別人交往,讓自己快樂一點。

他沒有空閑的時間。跟朋友在一起,不是出去游玩就是一起吃飯,即使是晚上時間,他也要打電話給朋友。

朋友們都覺得很奇怪。他哪來這么大的精力?我們也要有自己的空間和時間啊。

時間長了,大家對他漸漸有了看法,都在想著怎么遠(yuǎn)離他,少跟他來往。于是,在朋友中間,他變得孤單了,自己的交際圈也在不斷地變小。

這就是不會獨處的后果。在同他人在一起時,我們自然會感到快樂,但面對自己而獨處時,我們也可以給自己找到一些快樂。有時,正是有了獨處的時間,我們才能更新自我,讓自己獲得心靈上的進(jìn)步。沒有獨處,合群也會變得異常困難。

沒有人可以忍受絕對的孤獨,也沒有人能享受到長久的熱鬧。我們需要做的是把握好自己合群的時間,把握好自己獨處的空間,讓自己從中得到更多的快樂。一個不會獨處的人,不會得到更多人的喜歡,在一群人中享受無聊和空虛也會是一個惡性循環(huán)。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