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愛心(14)

父母的品格:影響孩子的一生 作者:翟杰


第六節(jié)用希望孩子對待你的態(tài)度去對待父母

有這樣一則公益廣告,相信一提及大家都會印象深刻:一個年輕的母親給自己尚在幼年的兒子洗完腳,把他哄上床后,又拖著疲憊的身軀去給自己的母親洗腳,她的兒子調(diào)皮地站在門邊偷看,把這一切都看在眼里,也記在了心上。于是他也效仿媽媽的樣子,從廚房里端來一盆水,由于個子小沒有力氣,兒子一路搖搖晃晃,盆里的水花跳躍著,還有的濺在孩子的臉上,孩子用童稚的聲音說道:“媽媽,洗腳”,鏡頭前,是母親最舒心的微笑。當兒子用小手給母親洗腳時,傳來了話外音:“其實,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币粋€十幾秒的廣告,帶給人們深深的思考:你對待父母的方式,將會是孩子對待你的方式。

有個古老的故事,說的是從前有一對中年夫婦對年邁的父母很不孝順,他們把老人攆到一間破舊的小屋里居住,每頓飯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東西給老人。一天,他們看到自己的兒子在雕刻一塊木頭,就問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說:“刻木碗,等你們年紀大時好用。”這里,中年夫婦猛然醒悟,把父母請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里最好吃的東西給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轉(zhuǎn)變了對他們的態(tài)度,變得孝敬父母,從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

可見,孩子對待你的方式是從你對待父母的方式中學來的。

父母們可以冷靜地去想想,我們該以怎樣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父母?孩子是最擅長模仿的,如果我們不孝順父母、不尊敬長輩,卻想讓自己的孩子孝順自己、尊敬長輩,那幾乎是不可能。

我們中國古代有很多優(yōu)秀的例子值得父母們學習: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里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里一點米也沒有,怎么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夸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舜的故事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干,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jīng)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為諸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