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節(jié):每一種創(chuàng)傷,都是一種成熟(3)

心生菩提樹 作者:智緣


崇信禪師在山門內(nèi)應(yīng)道:“你已到了龍?zhí)叮 ?/p>

德山禪師聞此應(yīng)聲,有所契悟。從此,德山禪師就留在這里,跟著崇信禪師參禪。

有一天晚上,德山禪師站在崇信禪師的身邊,久久不肯離去。崇信禪師問道:“時間已經(jīng)不早了,你怎么不回去休息?”

德山禪師向門外走了幾步,回頭說道:“外面天黑!”

于是,崇信禪師點了紙燭遞給德山禪師,德山禪師正想用手去接,崇信禪師一口氣又把紙燭吹滅。德山禪師見此大悟,立刻向崇信禪師頂禮,良久不起。崇信禪師便問道:“現(xiàn)在一片漆黑,你見到了什么?”

德山禪師說道:“弟子心光已亮,從此不再懷疑天下老和尚的舌頭了。”

外面的天黑不害怕,只要內(nèi)心光明,就能找到前進(jìn)的方向。明智的人不易為別人的想法所影響,自身明亮的心光,就是最好的指路明燈。

信心是達(dá)成心愿不可缺少的要素

有個年輕和尚,發(fā)誓要用募捐來的錢修建一個佛的金身。這件事雖然功德無量,但是困難太大了。但是,這個和尚一旦立下了宏愿,就決不退縮。

募款的第一天,他早早就來到了最繁華的地方,向過路人乞討施舍。不一會兒,過來一個武士,和尚施禮道:“貧僧誓愿塑佛金身,請施主捐一點吧!”

武士都沒正眼看他,像是沒聽見的樣子,邁著大步走了。和尚急忙追上去,低聲乞求:“給多少都行!”

武士厭煩地?fù)]手,十分干脆地拒絕道:“不!”

武士在前面走,和尚在后面跟著,一直走了十多里路。最后那個武士無可奈何地隨手扔下一文錢。和尚從地上撿起那文錢,朝武士行禮致謝。

武士覺得奇怪,問道:“一文錢也值得你這樣高興?”

和尚回答道:“這是貧僧靠行乞修建佛身的第一天,如果不能化到這一文錢,或許貧僧的心志就會產(chǎn)生動搖。如今承蒙您慷慨施舍,貧僧對于成就大愿已經(jīng)確信無疑,所以感到無限欣喜?!?/p>

說完,便引身告退,按照原路回去繼續(xù)化緣。

暑去冬來,經(jīng)過無數(shù)個風(fēng)雨霜雪的日子,和尚終于籌足了資金,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聚沙能成塔,滴水能穿石。培養(yǎng)所有的善行,清凈自己的心念,如果一個人能信心十足地朝目標(biāo)邁進(jìn),他終究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渴求強(qiáng)烈才能心無旁騖

有一位自覺失意的年輕人來拜訪僧人以求教智慧。

“年輕人啊,請隨我一起來?!鄙诉@么說著,默默地向附近的湖走去。

走到湖邊,僧人毫不猶豫地跨進(jìn)湖里,向湖的深處走去。年輕人無奈,只好跟在他的后面。

湖漸漸深起來,水浸沒到年輕人的脖子,可是僧人毫不介意年輕人那恐懼的目光,走得更遠(yuǎn)了。水終于浸沒了年輕人的頭頂。不久,僧人又默默地轉(zhuǎn)回身,回到湖的岸邊。

上岸后,僧人用揶揄的口吻問年輕人:“現(xiàn)在你告訴我,潛入水下時,你有什么感覺?除了想上岸之外,還考慮別的事嗎?”年輕人立即答道:“我只想得到空氣?!?/p>

僧人慢慢地說道:“正是如此啊!要想求得智慧,就要像沉入水下時想得到空氣一樣強(qiáng)烈,才能獲得啊?!?/p>

真正的智者應(yīng)及時清除自己心靈的污垢,舍棄感官的享受,使內(nèi)心沒有掛礙。不僅是求得智慧,做其他事也是一樣,要有強(qiáng)烈的欲望。這樣,你就可以心無旁騖地向著既定的目標(biāo)前進(jìn)。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