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領導者的含義及職責與權力

領導干部大講堂:領導藝術卷1 作者:唐晉


領導者是領導活動的主體,在領導活動中處于重要的地位,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說明干部的重要,而路線又是由干部確定的。

一、領導者的含義

漢語中,“領導”一詞有多重含義。有時指領導活動、領導過程和領導功能(leading leadership);有時指領導者、領袖們、領導集體、領導層(leader);有時兼而有之。美國著名領導學家約翰·科特認為:  …領導’一詞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含義。有時,領導指的是有助于引導和動員人們的行為和(或)思想的過程;另一些場合中,它指的是處于正式領導職位的一群人,希望他們起著這個詞前一種含義中所指的作用。”①據(jù)領導學者統(tǒng)計,目前世界上關于“領導”的定義有350多種,“領導者”的定義有160多種。這并不是說“領導”、  “領導者”

是主觀隨意的概念,而是人們從不同的學科如政治學、組織學、管理學和心理學等方面加以研究和把握的結果。即使從領導學學科著眼,由于人們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定義也不同。

領導者的最有權威并獲得較多共識的定義,是美國學者彼德,杜拉克(Peter Drucker)提出的。他指出:  “領導者的唯一定義是其后面有追隨者。一些人是思想家,一些人是預言家,這些人都很重要,而且也很急需,但是,沒有追隨者,就不會有領導者?!雹谥念I導學家約翰·加德納(John Gardner)在演講時,有位青年人提問:  “如果我想當一個領導者,最重要的是什么?”約翰·加德納說:  “記住,年輕人,最重要的是你必須有追隨者。”領導者與追隨者的相互界定揭示了領導者的實質(zhì)。不同于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相互界定,僅僅是形式上的。因此,這是具有時代精神的概念,是關于領導者的本質(zhì)定義。

追隨者不同于被領導者,被領導者是天然存在的,追隨者是靠領導者的魅力和努力爭取來的。在一個組織內(nèi),領導者的下屬都是被領導者,但不一定是追隨者。被領導者中有積極的追隨者、一般的追隨者、不追隨者及反對者。領導者的責任,就是使他們轉(zhuǎn)化為追隨者。如果被領導者都不再追隨,領導者實際上就名存實亡、徒具形式了。這說明,領導者扮演主動者、創(chuàng)造者和發(fā)動者的角色。古往今來卓越的領導者都能夠創(chuàng)造和征召追隨者,成就領導事業(yè)。追隨者的概念比被領導者的概念其外延更廣,不僅僅包括組織內(nèi)成員,也包括組織外成員;不僅包括領導者的下屬,還包括領導者的上級。領導者就是這樣上下左右開展“內(nèi)政外交”活動,組織起高強的人力資源系統(tǒng)——廣泛的追隨者隊伍,齊心合力,團結奮斗,共同實現(xiàn)組織目標。

現(xiàn)實生活中,導致追隨關系的因素很多,如品德、知識、才能、信仰、專長、情感等等。因此,有各種各樣的領導者與追隨者,比如家長和孩子、教師和學生、教練和隊員、牧師和信徒、文化領域中的明星和追星族等等,他們之間都可以說是領導和追隨的關系。前者都是領導者,后者都是追隨者。領導的核心內(nèi)容,就是通過引導和影響而建立的追隨關系。但從理論上概括,領導者可以劃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從群體、社會中自發(fā)產(chǎn)生出來的;另一類是經(jīng)過選舉或組織任命產(chǎn)生的。

從群體中自發(fā)產(chǎn)生出來的領導者,在社會生活中廣泛存在。

群體是介于組織和個人之間的人與人的聚合體,一般指幾個人、十幾個人的小單位。比如,家庭就是正式的群體,最初的領導行為就發(fā)生在家庭,父母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和經(jīng)驗引導、影響孩子,父母就是領導者。梅奧的霍桑試驗,發(fā)現(xiàn)了正式組織中有非正式群體的存在,非正式群體中自然涌現(xiàn)出來的領袖人物,往往比正式群體的領導者更具有權威性。在社會生活中,政治學家早已發(fā)現(xiàn)“非委任領袖”的存在,如甘地、南丁格爾、馬丁·路德·金等,他們在沒有建立組織之前,就已經(jīng)有成千上萬的追隨者,因此是無可議的領導者。

另一類領導者是通過選舉或組織任命產(chǎn)生的,包括經(jīng)過注冊、登記而被承認的正式組織的領導者。自古以來,這類領導者產(chǎn)生的途徑基本有三條:①讀書。學而優(yōu)則仕,中國的科舉制度和西方的文官制度都是通過讀書培養(yǎng)和選拔官吏。寒窗苦讀,成為統(tǒng)治階級意識形態(tài)堅定不移的信奉者和實行者;學會統(tǒng)治階級所要求的“禮”,即官方的行為方式和語言方式;掌握經(jīng)國治事的本領,一步一步進入仕途。②參軍。金戈鐵馬,塞外邊關,艱苦卓絕的軍旅生涯,歷經(jīng)九死一生的征戰(zhàn),終于走進統(tǒng)治階級的行列。其中,最高軍事長官“一將名成萬骨枯”,才能站到最高統(tǒng)治者的身旁。③經(jīng)商。由于近代資本主義興起,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農(nóng)工商貿(mào)組織擴大,涌現(xiàn)出許多優(yōu)秀的企業(yè)領導人。商界和政界本來就是相通的,由經(jīng)濟上的發(fā)達而取得政治上的地位,由市場進入官場,登上政治舞臺。這三條道路,源源不斷地從平民社會向統(tǒng)治階級輸送領導人才。

二、領導者的職責與權力

組織中人人各司其職,領導者亦然。概括地講,領導者肩負四方面的責任:政治責任、法律責任、工作責任、道德責任。

其工作責任的展開,就是所謂領導者職責。毛澤東所說的“出主意,用干部”,  “了解情況和掌握政策”,  “領導就是預見”,是對領導者主要職責的高度概括。關于“預見”,毛澤東說:

“什么叫做領導?領導和預見有什么關系?預見就是預先看到前途趨向。如果沒有預見,叫不叫領導?我說不叫領導。斯大林說:沒有預見就不叫領導,為著領導必須預見?!?nbsp; “坐在指揮臺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見,就不能叫領導。坐在指揮臺上,只看見地平線上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大量的普遍的東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領導。只有當著還沒有出現(xiàn)大量的明顯的東西的時候,當桅桿頂剛剛露出的時候,就能看出這是要發(fā)展成為大量的普遍的東西,并能掌握住它,這才叫領導?!雹勖珴蓶|關于“領導就是預見”的科學論斷,不僅闡述了領導者的一個重要職責,而且揭示了領導的實質(zhì)。

當代領導學的發(fā)展,從學科意義上提出了一系列關于領導者職責的系統(tǒng)論述,這要從對“領導”的認識和理解開始。華倫·本尼斯認為,領導就是“創(chuàng)造并實現(xiàn)夢想”;④約翰·科特把領導定義為“一個目標的實現(xiàn)過程,即領導者主要通過非強制性的方式方法,鼓動一部分人(或一個集體)來實現(xiàn)一個或若干個既定目標的過程”;⑤約翰·加德納認為:  “領導是一種說服或示范的過程。一個人(或領導班底)可以借著這個過程,引發(fā)團體去追求領導者所堅持或上下一心所共持的目標?!雹薷鶕?jù)約翰·科特的研究成果,  “領導”應定位于以下三層含義:①確定組織發(fā)展的遠景與前進目標,制定進行變革的戰(zhàn)略;②聯(lián)合群眾,形成聯(lián)盟,對遠景目標達成共識并投身于實現(xiàn)這一目標;③激勵和鼓舞,調(diào)動追隨者的工作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熱情,克服遇到的障礙。

從上述含義出發(fā),領導者有四項基本職責:①確定遠景;②提出戰(zhàn)略;③形成聯(lián)盟;④激勵鼓舞。約翰·加德納劃分得更細,提出了領導者的重要職責即八大任務:①擬定目標。②確定價值。③激勵行動。④學會管理。加德納對此解釋說:  “大部分管理者都會表現(xiàn)出某些領導技巧,而大部分領導者偶爾也會發(fā)現(xiàn)他們自己在執(zhí)行管理。雖然領導和管理并不是一回事,但它們卻有部分重疊,因此有必要將管理納入領導者的表現(xiàn)中?!雹葜铝τ诮y(tǒng)整。即化解內(nèi)部沖突,保持組織團結,建立相互信任。⑥宣導說明。因為人們都想知道問題出在哪兒,為什么他們必須做某些事,為什么他們會充滿了困頓挫折,領導者的任務就是解決追隨者這些疑問。⑦作為象征。⑧擔任團體代表。

如出面談判,維護體制完整,執(zhí)行公共關系等。

從中國的國情和特色出發(fā),用我們習慣的語言表述領導者職責,國內(nèi)專家形成共識,概括為五點:①領導決策;②領導用人;③溝通與協(xié)調(diào);④激勵與鼓舞;⑤思想政治工作。其中領導決策相當于前邊所講的確定遠景、提出戰(zhàn)略。領導用人和溝通與協(xié)調(diào),相當于形成聯(lián)盟。激勵鼓舞則是東西方的共識,而思想政治工作則是我們的傳統(tǒng)、優(yōu)勢、寶貴財富。

領導者職責從另一個角度闡述,就是要求領導者扮演兩種角色:任務角色——達成組織目標;社會角色——協(xié)調(diào)人際關系。

這種對領導作用的雙維闡述,是管理學、領導學中始終的話題。

在改革開放的今天,這種闡述仍具有權威價值和意義。任何領導者都必須平衡這兩個方面:把多少時間和精力用在達成組織目標上,把多少時間和精力用在處理人際關系上。調(diào)查研究顯示,現(xiàn)實中存在著一種普遍性的“領導煩惱”,即領導者的很多時間甚至是70010的時間和精力用在應付人際關系上,只能用很少甚至是30%的時間和精力干工作。其中的“內(nèi)耗”和無休止    的應酬固不可取,但就領導者的職責而言,協(xié)調(diào)人際關系是領導工作的一部分,而不是額外負擔。尤其要明白,人際關系的實質(zhì)就是利益關系。領導者是組織中眾多利益和矛盾匯聚的中心,每個群體乃至個體都有自己的利益需求,都向領導者要利益。雖然從總體上說,實現(xiàn)組織目標就滿足了全體成員的共同利益,但具體到群體和個體自身利益的實現(xiàn),則是有先有后,是很不均衡的。這就要看領導者如何回應和協(xié)調(diào),處理不好,會影響組織目標的達成。有時組織目標達成了,領導者個人反而失敗,這其中有許多深刻的經(jīng)驗和教訓。

領導者的構成要素中包括權力。領導和權力這兩個概念是密切相關的。領導者將權力作為實現(xiàn)組織目標的手段,領導要達成一定的目標,要借助于權力。權力是一種關系,只有在人與人之間才有權力。權力的實質(zhì)是依賴關系,按照斯蒂芬·羅賓斯的說法,  “它是依賴(dependency)的函數(shù)。B對A的依賴性越強,則在他們的關系中A的權力就越大?!雹哳I導者的權力來自兩個方面:職務和職務外的個人因素。法約爾在1916年出版的《工業(yè)管理和一般管理》一書中,首先將權力劃分為職務權力和個人權力(非職務權力)。他說:  “在一個領導人身上,人們應把屬于職務規(guī)定的權力.和由于自己的智慧、博學、經(jīng)驗、精神道德、指揮才能、所做的工作等決定的個人權力區(qū)分開來。作為一個出色的領導人,個人權力是規(guī)定權力的必要補充。”梅奧在霍桑試驗的基礎上,指出了組織中“非正式組織”的存在,組織內(nèi)還存在具有影響力的自然的群眾領袖人物。韋伯把權力劃分為種類型:①法理權力,被授以權位的人擁有發(fā)號施令的權力,其基礎是法律、法規(guī)。②傳統(tǒng)權力,由世襲、繼承、血緣關系而來的發(fā)號施令的權力,其基礎是傳統(tǒng)觀念。③超凡權力,由個人的英雄業(yè)績和高尚品德而來的權力,其基礎是心理的虔誠信。

仰。實質(zhì)上,這三種權力類型也可以歸結為職務權力和個人權力。

從原本的意義上說,權力一般來源于組織因素,所以職務權力即本來意義的權力概念。職務權力(position power)簡稱職權,是領導者為履行自己職責而具有的發(fā)號施令的影響力。它來源于法定的職務或職位,是外部(上級、組織、階級、法律)賦予的權力。職務權力一般都是組織條文明確規(guī)定的。除人們所熟知的,職務權力還有一個重要方面,即控制信息資源。某些來自組織上層、其他部門或外界的信息,經(jīng)常是領導者先獲知。領導者能控制它們流通到何種程度,并有解釋的權力,進而加以宣傳,從而影響追隨者。職務權力同職務具有不可分性,有職就有權,去職則無權;職務權力同職務的關系成正比,職務越高,享有的權力也越大。

個人權力(personal power)是職務之外的,由于個人的特質(zhì)如品德、知識、才能、業(yè)績、聲望或其他個人因素而獲得的影響他人心理和行為的能力,也即是個人影響力。個人影響力是一種具有持久性的、可超時空的影響、支配、控制他人的力量或能力。加德納說:  “領導是一種說服或示范的過程?!眰€人權力在領導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它不是通過行政命令的方    行使,其影響力是通過自身的素質(zhì)和言行起作用,被人自覺接受,是內(nèi)在的作用與影響。有調(diào)查研究結果證明,領導者以個人權力影響追隨者,通常有較高的績效,追隨者也比較滿意。而領導者的個人權力是通過他的所作所為和全部生活細節(jié)而表現(xiàn)出來的。甘地曾說:  “從我生活的細節(jié)中可以了解我的一生?!薄坝^察我的一生,看我通常是怎么生活、就座、吃飯、談話、行動的。所有這一切組成我的信仰?!庇幸粋€簡單的公式:領導:信譽×能力。

由上可見,權力是一種影響力,它又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權力指職務權力——職務影響力、強制性影響力,這是本來意義的權力概念。廣義的權力則包括職務權力和個人權力,后者包括個人影響力、非強制性影響力。廣義的權力概念就是權威。

恩格斯在《論權威》中指出:  “權威,是指把別人的意志強加于我們;另一方面,權威又是以服從為前提的。”這里的“服從”

指的是心甘情愿、心悅誠服的服從。所以,領導權威就是職務權力和個人權力的統(tǒng)一,或職務影響力與個人影響力的統(tǒng)一,用公式表示就是:領導權威:職務權力+個人權力。職務權力帶來的強制性影響力與個人權力(非職務權力)帶來的非強制性影響力,二力合成,即構成現(xiàn)實的領導力。

領導者的權力還可以從另外的角度研究,即領導者的權力從是什么賦予領導者以影響他人的能力。弗倫奇和瑞文提出了權利的五個基礎或源泉。

強制性權力(coercive power)。這是建立在懼怕基礎上的,如果不服從就可能產(chǎn)生消極的結果。

獎賞性權力(reward power)。人們服從于一個人的愿望或指示是因為這種服從能給他們帶來益處。

法定性權力(legitimate power)。它代表一個人通過組織中正式層級結構中的職位所獲得的權力。這是獲取權力的基礎的最經(jīng)常的途徑。

專家性權力(expert power)。來源于專家的技能和知識。

這日益成為權力的主要來源之一。

參照性權力(referent power)。它的基礎是對于擁有理想的資源或個人特質(zhì)的人的認同。如果你敬仰一個人到了要模仿他的地步,那個人對你就擁有了參照性權力。參照性權力也就是模范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