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節(jié):5.“麥卡效應”:節(jié)食可以長壽

空腹健康革命 作者:田晶


5.“麥卡效應”:節(jié)食可以長壽

20世紀30年代,美國營養(yǎng)學家麥卡教授做了一個動物實驗:

他將小白鼠分做甲乙兩組,都保證必要的營養(yǎng)供應,包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等。對甲組小鼠限制熱量,乙組小鼠則不加限制,可以每天敞開肚皮吃。結果,乙組小鼠175天后骨骼就停止生長,而甲組小鼠在1 000天后,骨骼還在緩慢生長。乙組小鼠不到2年半全部死亡;甲組小鼠卻活了三四年,且患病率低很多。

只可惜,麥卡教授的這項偉大發(fā)現,并沒有引起學術界的重視。直到30多年后,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老年學家馬克登諾做了一個類似的實驗:

他用含22%蛋白質和5%植物油的飼料,喂養(yǎng)兩組小白鼠。甲組每天供應含20千卡熱量,屬于正常飲食;乙組每天只供應10千卡熱量,為限食組。結果乙組小鼠中,有2/3的平均壽命大大延長。最長壽命是甲組的2倍以上。

他的實驗證明了麥卡的發(fā)現。由于這一實驗最早是由麥卡做成功的,因此,醫(yī)學上把這種“節(jié)食可以長壽”的現象稱為“麥卡效應”。從而推翻了以往科學界普遍認為的“遺傳左右壽命”的說法。

老化現象研究專家華福特說:“將來有一天,90歲的男人會有今天50歲的男人的身體活力。有一天,人們或許知道90歲,100歲,甚至130歲以前,都不會看來老態(tài)龍鐘,說不定可以活到150歲。”

經歷30年的“老化”研究后,華福特和洛杉磯加大醫(yī)學中心的同事們宣布自己已經發(fā)現了長壽的秘訣,就是延遲衰老過程,使人的青年期與中年期拉長。如何達到這一點呢?他們提出了一種被稱為“斯巴達方式”的方法:只吃富含維生素與礦物質,且熱量低的飲食,即飲食上營養(yǎng)不足,但并不是營養(yǎng)不良。

他們通過老鼠實驗,證明了這個方式,以這種方式飼養(yǎng)的老鼠,原先只有兩年左右的壽命,現在可以活到四年以上,并且還維持了青壯年的行態(tài)與外貌。

華福特還發(fā)現,體溫較低,有助于增加壽命。一種原產巴西,壽命很短的魚類,當它到溫度更低的地方生活時,壽命則加倍。如傳說中印度的瑜伽信徒,就是通過自己的意志升降自身體溫,以達到長壽的目的。但另一個更可行的辦法,那就是節(jié)食、斷食:吃得少些,也能略微降低體溫。

馬里蘭大學的漢森博士,花了15年的時間研究限食對獼猴壽命的影響。到1994年,結果顯示:隨便吃的猴子中,有一半已經死亡,而限食的猴子中只有12.5%死亡。

這再次印證了“節(jié)食可以長壽”的觀點。有關研究報告指出,在保證必要營養(yǎng)的前提下,采用低熱量飲食,能有效地降低血脂、血壓,預防動脈硬化。因而可以有效預防包括高血壓、心絞痛、心肌梗死、腦血栓、腦出血等在內的各種疾病,還能預防肥胖、糖尿病、脂肪肝、肝硬化、膽囊炎等疾病,并減少一些癌癥的發(fā)病率。

日本九州大學的大村裕教授指出:在一頓飽餐后,大腦中的 “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比進食前增加數萬倍。這種物質會增加毛細血管的負擔,導致腦動脈硬化,造成大腦早衰。目前沒有藥物來控制 “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的生長,但限制飲食就可以。

某家畜試驗所用18個月大、產蛋能力退化的864只雞進行試驗,結果發(fā)現,在雞產蛋12~14個月,逐漸失去產蛋能力時,停止提供飼料10天,在恢復供食后不久,75%的雞都重新回春,再度生蛋。此試驗說明,斷食對生命有返老還童的功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