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0.618
你走進耶魯大學心理系,因為在一周之前看到他們尋找被測試者的廣告——不但可以親身參與科學實驗,而且還有一些報酬——于是你就來了。前臺負責接待的同學準備帶你坐電梯到四樓的實驗室。他打算一邊上樓一邊用筆記錄下你的基本信息,于是他請你幫他拿一下手中的那杯熱咖啡。你們來到實驗室,實驗員給了你一段關于一個人的描述:A君聰明、靈巧、節(jié)儉、果斷、實際、謹慎。然后給你一張問卷,讓你從10個方面給A君打分,其中的5個方面都和A君的熱情程度有關,比如A君是快樂還是不快樂,是大方還是小氣,是合群還是反社會等等??傮w上,你更傾向于A君是個熱情的人,盡管你根本不知道這個人是誰,但是你相信直覺。這之后,他們還讓你對一款汽車打分。做這些問卷你一點兒也不覺得奇怪,因為你在來之前就知道這是個有關個人直覺和消費的實驗。實驗就這樣結束了。
這個時候你可能已經忘了來時幫別人端過一杯熱咖啡,更不可能想到這杯熱咖啡竟然影響了你對A君的判斷。那么讓時間倒流吧。來到大樓里,你幫接待你的同學拿的不是熱咖啡,而是冰咖啡,其他一切都和上次一樣。然后你就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這次你心中的A君竟是個比較冷漠的人。
后來你才被告知,其實你參加的是由Lawrence E. Williams和John A. Bargh教授組織的一個關于物理溫度和心理溫度的實驗,至于其他的環(huán)節(jié)都只是個幌子。他們發(fā)現(xiàn)身體和內心的感覺經常是相通的。冷和熱的概念不僅可以用來形容溫度,還經常被用來形容人的性格和對某些情境的感受。語言學家發(fā)現(xiàn)人們常常用外部世界比喻內心精神世界。人們可以感受到別人是熱心腸還是冷血;形容一種舒適的環(huán)境用“溫馨”;把聽過之后不會立刻產生強烈反應的笑話叫“冷笑話”;人多叫“熱鬧”,人少叫“冷清”。
在小孩子眼中,世界上有兩種人:好人和壞人。長大后的人們更愿意用另外兩個指標判斷人:熱情程度和能力高低。對于后者,我們通過客觀的指標來判斷,而對于前者,往往是人們在不經意間自動完成的。這個自動的過程快捷高效,因為無論是在祖先生活的叢林還是現(xiàn)代人生活的都市,迅速劃清“敵我”陣營都是頭等大事,下一步才是決定該接近還是該遠離。
那么,為什么熱咖啡會增加人的正面判斷呢?其實渴望溫暖是人類的天性,溫暖可以帶給人安全感。連猴子也一樣,在那個著名的恒河猴實驗中,小猴子總是依偎著毛茸茸的假猴子,而不是給它奶水的鐵絲猴子。熱咖啡帶給人的溫暖喚起了幼年時溫暖的記憶,這些記憶總是伴隨著信任、保護和營養(yǎng),這些都使得人們可以用更加積極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事物。
這一點在對大腦的研究中也得到了證實。神經生物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嬰兒對觸摸時的溫度的感受和他們心理上的溫暖和信任的感受之間有聯(lián)系。最近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溫度信號都在大腦的同一個區(qū)域加工。
身體的溫暖不但可以改變我們對世界的看法,而且可以影響我們自身的行為。在Lawrence E. Williams和John A. Bargh教授的另一個實驗中,他們以讓被測試者評價冰袋或暖手寶產品效果的名義,讓被測試者使用這些產品并打分。然后,為了感謝他們,讓他們挑選禮物:可以為自己選一杯飲料,也可以選擇贈券給朋友。實驗表明,使用冰袋的人比使用暖手寶的人更不愿意把禮物送給朋友。
以前總是聽別人說“手涼沒人疼”,其實,手涼不涼跟有沒有人疼沒多大關系,倒是自己身體缺少溫暖可能導致心理的陰郁和行為的冷漠。抑郁癥在秋冬的發(fā)病率最高,一般人有時也會產生一點兒悲秋的情緒,可能都跟這個時候的氣溫比較低有關。這樣看來,睡前喝一杯熱牛奶,洗個熱水澡的確可以緩解失眠,因為這樣帶來的溫暖可以減少內心的焦慮。
有一首老歌叫做《世界需要熱心腸》,其實世界并不缺少熱心腸,每個人都可能看到一個溫暖的世界。原來咖啡館老板更懂得心理學,他多年前就在墻上寫著:“這個世界太寂寞,需要一杯熱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