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聞天“三讓總書記”之謎
在紅軍萬里長征的途中,中共中央在特殊環(huán)境中產生了一位總負責人,這就是“留日留美復留俄”,有著“紅色教授”之稱的張聞天(筆名為洛甫)。這位戴著一副深度近視眼鏡,舉止有著學者風范的領導人,被毛澤東開玩笑地稱為“明君”。他配合毛澤東開好了遵義會議,又在征途中“三讓總書記”,顯示出不計個人名利的坦蕩胸懷。
莫斯科回來的同志反對只吃“洋面包”
張聞天參加過五四運動,接著又先后留學日本、美國和蘇聯(lián)。他懂日語,能用英語講演,俄語水平也很高。在莫斯科中山大學時,同王稼祥等被推選進入蘇聯(lián)最高理論學府——紅色教授學院深造,黨內很多人都稱他為“老教授”。當時,由于不了解中國革命的實際情況,他曾一度贊成王明等人照搬蘇聯(lián)教條而提出的理論觀點。
1931年,張聞天受共產國際派遣回國,擔任了中央宣傳部長、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人民委員會主席(相當于總理)等職。他與博古、王明等人是留蘇同學。李德曾對張聞天說,這里的事情還要靠莫斯科回來的同志辦??蓮埪勌炫c照搬蘇聯(lián)教條的領導者的分歧卻日益加深。
他了解了毛澤東開辟根據(jù)地的過程,深感吃“洋面包”的許多人缺乏實際經(jīng)驗,按照蘇聯(lián)的教條打仗和建立政權在中國往往是行不通的。在瑞金期間,張聞天對已經(jīng)沒有實權的毛澤東很尊重,感慨說:“中國革命確實離不開毛澤東??!”第五次反“圍剿”時,張聞天一再同李德爭執(zhí),認為同敵人死拼是不對的。
紅軍長征開始后,張聞天沒有參加最高軍事領導,而隨中央縱隊行動??吹椒础皣恕倍窢幍氖Ю?、長征初期慘重的損失,他在途中向毛澤東傾訴了苦悶和憂慮。兩人經(jīng)過長談,認為應清算錯誤的領導者。這時負傷的王稼祥也經(jīng)常同毛澤東、張聞天一起談話,并達成了一致的認識。有人把毛、張、王三人稱為中央隊的“三人團”,以此區(qū)別于負責最高指揮權的“三人團”。
遵義會議上做了“反報告”
1935年1月遵義會議召開前,張聞天就根據(jù)同毛澤東在路上商定的意見,起草了一份重要報告。會議開始后,臨時中央的總負責博古做了主報告,強調第五次反“圍剿”失敗是由于敵軍過遵義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決議》。決議從正反兩方面總結了紅軍反“圍剿”作戰(zhàn)的經(jīng)驗,肯定了毛澤東在領導紅軍長期作戰(zhàn)中形成的基本作戰(zhàn)原則于強大的客觀原因。張聞天隨后發(fā)言,做了批判“左”傾軍事錯誤的“反報告”,從而改變了會議的氣氛,使絕大多數(shù)到會者開始清算“左”的錯誤。會議后期,張聞天負責起草的遵義會議決議得到通過,成為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實現(xiàn)歷史性轉折的光輝文件。
十年后,毛澤東在黨的七大上曾說過:“如果沒有洛甫、王稼祥同志從第三次‘左’傾路線分化出來,就不可能開好遵義會議。同志們把好的賬放在我的名下,但絕不能忘記他們兩個人?!?/p>
“明君”曾經(jīng)三讓總書記
2月上旬,紅軍長征到達云南扎西,許多領導人都感到博古不能再負責下去,常委分工問題應解決。2月5日,在一個“雞鳴三省”(即在云貴川三省交界)的小村子里宿營后,中央常委重新分工,決定由張聞天接替博古擔任總負責(當時有人也稱為總書記)。
當時博古也認識到自己缺乏斗爭經(jīng)驗,不適合擔任最高領導。有人勸他不要“交權”,博古還是襟懷坦蕩表示應該服從集體決定。這一交權形式很簡單,就是把幾擔裝有中央文件、記錄和印章的挑子交由張聞天負責。
張聞天從年輕時起就喜好理論研究和宣傳工作,不長于處理瑣事。他總戴著眼鏡,不茍言笑,不善交際,常在沉思問題,像一位溫文爾雅的學者。他被推為總負責人之后,一再感到并不完全適合于領袖地位,希望毛澤東擔任總書記。毛澤東以身體不好并忙于軍務為由拒絕。1935年4月紅軍長征渡過北盤江后,中央討論要派一位中央負責人到白區(qū)工作,張聞天主動要求離職前去,結果毛澤東等人不同意,改派陳云前往。
同年夏天紅一、四方面軍會師,身為政治局委員并在四方面軍擔任領導的張國燾伸手要權。為了表示團結,張聞天又主動向毛澤東提出“我這個總書記的位置讓給他好了”。毛澤東經(jīng)過考慮說:“不行,他要抓軍權,你給他做總書記,他說不定還不滿意,但真讓他坐上這個寶座,可又麻煩了?!庇谑侵醒霙Q定,讓張國燾擔任紅軍總政委。事后證明,毛澤東的考慮是有遠見的,因為后來張國燾對抗中央的北上決定,并另立中央,從組織程序看是嚴重的反黨行為。若是讓他事先擔任了總書記,怎么定性就不好說了。
遵義會議后,張聞天一直堅持集體領導,遇事總要征求大家的意見,經(jīng)過討論后再由他作結論。張聞天的信條是,真理在毛澤東和張聞天(左一)在一起誰手里,就跟誰走。他在絕大多數(shù)場合都采納毛澤東的意見,毛澤東幾次開玩笑說:“洛甫,你是‘明君’,開明之君?!?/p>
“四腳朝天滾下山”,卻能深入淺出講精神
張聞天是一個學者型人物,在長征中自然備感艱難。進入湖南后在山路行軍,有一次他在馬上打瞌睡,連人帶馬跌進溝谷,幸而沒有受傷。毛澤東就此做了一首打油詩,同張聞天逗趣,張聞天的夫人劉英多年后只記得“四腳朝天滾下山”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