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封信:成功、自信、快樂(1)

與未來同行 作者:李開復


引言

有關這《第三封信》的故事,還要從2004年春天說起。當時我正在北京做演講,清華大學一位名叫顧常超的學生找到我,說:“開復博士,您給中國學生的前兩封信我都認真讀過,它們對中國學生的教育意義非常大,真心地感謝您!但是我覺得,這兩封信還無法涵蓋大多數中國學生面臨問題——其實,大部分學生最需要的并不是從優(yōu)秀到卓越的跨越,而是如何走出迷茫,重樹信心的指南!”我對顧常超的觀點深表贊同,并請他提供一些更具體的建議。顧常超給我舉了馬加爵的例子,并專門將他自己搜集到的大量有關馬加爵事件的相關報道送給了我。

幾乎就在同一時間,《中國青年》雜志一位名叫李純的女記者對我做了一次采訪。采訪結束后,我們再一次探討了馬加爵事件對中國青年一代的影響。我當時對她說,這樣的校園兇殺事件在美國也會發(fā)生。她立即反駁道:“中、美兩國的背景不同。美國所謂的‘校園殺手’通常都有暴力傾向,但馬加爵不同,他更像一個逐漸在自己不熟悉或無法適應的環(huán)境中迷失了方向,并因為無助而迷茫,因為迷茫而走向極端的人。存在這種迷茫狀態(tài)的人還有很多,他們最需要開復老師的幫助?!?/p>

聽到兩位青年朋友極端關注馬加爵的事例,我開始閱讀顧常超提供給我的文章。讀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在連續(xù)好幾天的時間里,我一直在思考:“到底是什么力量將馬加爵推上了絕路?在他如此極端的選擇背后,究竟隱藏著哪些心理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對今天的大學生們有何種借鑒意義?”

我逐漸理清了思路,也逐漸意識到,在中國的校園里,心理上處于迷茫、無助狀態(tài)的學生還有很多很多,我應該盡我自己的力量為他們指明正確的方向。我決定以此為中心寫出《給中國學生的第三封信》,告訴學生們該如何擺脫自怨自艾的狀態(tài),走向自信、快樂和成功。

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我專門請有數十年社會工作和心理輔導經驗的姐姐李開敏幫助我修改文稿。因為這封信所要談到的話題意義深遠,影響重大,我自己在寫作中投入了大量精力,每一個話題,每一個論點,乃至每一個詞句我都反復推敲,細細考究,生怕我個人的疏忽影響了學生們對文意的理解??梢哉f,這是一篇我傾盡全部心血寫成的文章。

文章最早被送到了《中國青年報》的編輯手中。當時,《中國青年報》正在醞釀一次重大的改版。熟悉媒體運作的人都知道,報紙改版后的第一期版面幾乎都會被獨家報道、重大題材報道等占據。但當報社領導讀了我的文章后,他們毅然決定在改版后的第一期報紙辟出一個整版,全文刊發(fā)我的這篇文章。為了更好地發(fā)揮這封信的教育作用,報社還破例多印了數萬份。隨后,該文又在《中國青年》雜志等許多媒體刊發(fā)或轉載。

幾乎很難用語言來形容《第三封信》在中國青年學生中掀起的巨大波瀾!事實上,文章剛一發(fā)表,《中國青年報》報社的郵箱就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雪片似的來信,我自己則在兩天內收到了四五百封讀者來信,網絡上有關這封信的評論更是數以萬計。有的學生表達了鼓勵和感謝:“我由衷地感到,您寫得非常之好,尤其是您對祖國年輕人的發(fā)自內心的關注、期望和幫助!”有的學生敞開了自己的內心世界:“讀這封信的時候,我感覺自己仿佛被一層層剝開,內心的想法和狀況一覽無遺。因為,現在的我,目標不明,興趣遲鈍,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不成功,不快樂,無法自信……恰恰是你信中所描述的樣子?!边€有學生家長發(fā)來的誠摯話語:“收藏給我女兒,謝謝開復博士!您說得太棒了!獲益良多!我雖然不是學生,但是不僅我要看,還要給我的下一代看?!?/p>

我盡最大的努力給發(fā)來郵件的學生和家長回信。但我自己的時間有限,無法和更多的學生單獨交流。這時,我忽然想起,如果能有一個網站,把讀者的來信以及我的回復都貼在網站上,那就能夠幫助更多的學生了。不久,“開復學生網”正式開通。從那時起,難以計數的青年學生在“開復學生網”上分享我和他人的對話內容,共同探討學習的方法,交換關于成功的認識?!伴_復學生網”最好地體現了我對于幫助中國學生和“影響最大化”的不懈追求——能夠通過網絡或其他渠道接觸并鼓勵更多的中國學生,這該是一件多么有意義的事?。?/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