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話從一開始就使人感到,斯大林在揣摩毛澤東此行的意圖和愿望。談話歷時兩個多小時,蘇方只有斯大林一人說話,其他人都未插話。
斯大林問毛澤東: 你來一趟是不容易的,那么我們這次應該做些什么?你有些什么想法或愿望?
毛澤東表示:這次來,一是為祝賀斯大林七十壽辰;二是看一看蘇聯(lián),從南到北,從東到西都想看一看。
斯大林說: 你這次遠道而來,不能空手回去,咱們要不要搞個什么東西?
毛澤東回答: 恐怕是要經過雙方協(xié)商搞個什么東西,這個東西應該是既好看,又好吃。 這句現在經常引用的話當時頗令蘇聯(lián)人困惑不解,中方翻譯師哲試圖但并沒完全翻譯清楚這句話。
毛澤東這里所談到的 這個東西 ,其實指的就是兩國之間應該簽訂一個新的條約。這件事情在建國前劉少奇秘密訪蘇期間已經作為一個重要問題與斯大林初步商談過了。毛澤東急于到蘇聯(lián)來的目的,也正是為了 這個東西 。畢竟新中國的建立需要有一個完全不同于舊中國的新面貌,而以一種顯示共產黨國家之間平等關系的新條約來代替國民政府同蘇聯(lián)訂立的舊條約,也是向國人和世界證明毛澤東選擇 一邊倒 的必要性的最有力的證據。
而斯大林沒有理解東方人的幽默,還是猜不透毛澤東此次訪問究竟要達到什么目的,仍婉轉地繼續(xù)詢問。毛澤東不肯明說,可能是他認為蘇方應該主動提出幫助我們,不主動提是不誠懇的。他對斯大林說: 我想叫周恩來總理來一趟。
斯大林表示驚訝,反問道: 如果我們不能確定要完成什么事情,為什么還叫他來,他來干什么? 顯然,斯大林在追根尋底,但毛澤東沒有回答。
總之,在第一次會見中,斯大林和毛澤東都沒有猜透對方的心理和意圖。斯大林的內心打算是,不管中蘇之間要簽訂什么條約或者協(xié)定,都得由他親自簽署,而對方必須是毛澤東簽字,這樣才門當戶對,冠冕堂皇。但毛澤東卻一心要把總理兼外長的周恩來請到莫斯科完成這項任務。斯大林不能理解,為什么毛澤東不愿意代表5億人民簽署這樣的條約?
這是雙方首次會談遇到的難題,或者說是產生的隔閡和不愉快。
莫斯科冬日里的冷遇
第一次會談之后,毛澤東感到有點奇怪,他不曾再見到斯大林或其他政治局成員再來進行任何實質性討論,這種情況一直持續(xù)到1950年1月。
這個時間對正在進行訪問的毛澤東來講是相當長的,他等得不耐煩了。在這段時間里,經常訪問他的較低級別的官員也沒和他提及條約或其他任何真正的事情。的確,在這段時間,毛澤東可能僅在一種更大的場合與斯大林見了面,那是12月21日,這一天中國人和其他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代表團一起參加了斯大林七十大壽的慶典。
從此時到年交之際的那段時間,斯大林給毛澤東打了兩三次電話,但電話的內容非常普通,并沒有打算打破當時的停滯。這些電話的調子與斯大林和毛初次見面的調子基本一致,暗示在12月斯大林仍不愿推動正式條約的談判,以及相應重新談判1945年的殖民地問題。毛澤東在以后幾年的公開言論中沒有懷疑這段時期的事情,沒有懷疑斯大林純粹不想簽訂一個條約。
毛澤東曾在1956年與蘇聯(lián)大使尤金會談時對此進行了回憶:
在和斯大林的第一次非常會見中,我建議最后搞個國與國之間的條約,但是斯大林沒有回答。在我們第二次會見中,我又重談這個問題,給斯大林看了中共中央建議簽訂同樣條約的電報。我建議周恩來可以來莫斯科,因為他是外交部長。但是,斯大林反對這項建議,說這很不便利。因為資產階級的報刊會大叫整個中國政府都在莫斯科。接下來,斯大林避免與我見面。我試圖給他的公寓打電話,但他們總是回答斯大林不在,并提議我與米高揚見面。
就在12月21日壽辰慶典之前,毛澤東對蘇方的這種慢節(jié)奏開始表示憤怒了,并開始把他想與斯大林進行實質性討論的想法公之于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