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立三路線”的形成(1)

李立三之謎 作者:李思慎


一條“路線”的形成,總是與當時的總體形勢緊緊相連的。所不同的是,對當時形勢如何做出正確的分析和把握,才會決定路線的正確與否。那么,“立三路線”發(fā)端之際的總體形勢是怎樣的呢?

黨的六大以后,由于中共中央注意糾正“左”的傾向,在以城市為中心的思想指導下,以主要精力從事工人運動,使經受沉重打擊的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的工人運動,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復和發(fā)展。掀起了全國范圍的反日浪潮;各地工人爭生存的斗爭增多,而且取得勝利的比例有所增加;黨所領導的工人組織有所恢復,黨在工人中的影響進一步擴大;城市貧民反對苛捐雜稅的斗爭、學生運動、婦女運動、左翼文化運動、國民黨軍隊中的士兵運動等也有所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國民黨的反動統(tǒng)治,擴大了革命的影響。

與此同時,農村農民的抗租、抗糧、抗稅等斗爭也有所發(fā)展,土地革命廣泛地開展起來、階級關系發(fā)生劇烈的變動,被壓迫的貧苦農民在政治上翻身,成為農村的主人;農民分得土地后,生產積極性極為高漲,促進了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農民生活得到改善,極大地激發(fā)了革命的積極性。

在毛澤東關于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思想的影響下,由黨領導的人民武裝——工農紅軍有了很大發(fā)展,農村革命根據地日益增多、擴大。從革命隊伍內部來看,總體上說,革命斗爭的局面比起大革命失敗時,有了明顯的好轉。

從國民黨統(tǒng)治集團內部來看,矛盾進一步激化,頻繁不息的軍閥混戰(zhàn),加深了全國各階層人民的苦難,也削弱了軍閥自身的力量,在客觀上為革命力量發(fā)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在國際上,資本主義世界爆發(fā)了空前的經濟危機,一些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工人運動和群眾斗爭有了較大的發(fā)展。

正是在這種有利于革命的形勢下,兼之李立三受到共產國際一系列“反右傾”指示的影響,頭腦開始逐漸發(fā)熱了,他無視國內國際革命力量仍然相對弱小的基本狀況,片面夸大敵人統(tǒng)治的危機、崩潰和形勢對革命有利的一面,從而逐漸形成“左”傾冒險錯誤。

當時,李立三對于中國革命的前景,有一個十分樂觀、十分狂熱,但又十分虛幻的估計:預計在武漢、南京暴動勝利后,蔣介石遷都北京,而蘇維埃中央政府將在武漢成立,形成武漢與北京兩個政權的對峙局面。與此同時,在北方進行冀魯豫暴動,推翻北京政權;在東北舉行哈爾濱、大連起義;在南方進行廣州、香港暴動,引起帝國主義與蘇聯的戰(zhàn)爭,實現世界革命。

1930年春,李立三在《紅旗》、《布爾塞維克》等黨的機關刊物上發(fā)表了《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諸多問題》等多篇文章,提出了關于中國革命的一系列“左”的觀點。

1930年3月22日,中共中央在上海成立了總行動委員會,領導“五一”示威活動??傂形匍_第一次會議,通過了上海“五一”示威工作計劃大綱。指出,“五一”示威總的路線是:堅決組織全市的政治罷工和同盟罷工,擴大武裝擁護蘇聯和蘇維埃運動,加緊反對改組派、取消派和黃色工會的斗爭,發(fā)展赤色工會和工人糾察隊組織,積極發(fā)展黨團員,健全支部生活等。并要求“五一”前增加黨員520人,其中產業(yè)工人成分占半數,每個支部要建立一隊工人糾察隊,4月12日以前全市應建立170個糾察隊。

3月30日全國總工會、互濟總會、上海工會聯合會等7個革命團體,聯合召開上?!拔逡弧笨偭T工籌備大會,討論罷工和游行示威等事宜,并成立了全市“五一”紀念籌備會。

4月20日,上海工人糾察隊在楊樹浦路舉行大檢閱典禮。《上海報》指出:“上海工人糾察隊檢閱成功,是四次暴動勝利的信號。”

李立三在上??傂袆游瘑T會召集的一次活動分子會議上作上海準備“五一”工作的報告。他說:“ 世界革命的發(fā)展,一天天接近直接革命的形勢”,“中國革命有一省或幾省首先勝利的前途”,并確定了“堅決執(zhí)行城市中組織政治罷工示威,農村中組織地方暴動,士兵組織兵變,紅軍極力擴大向著中心城市、交通要道進攻”的策略。他還規(guī)定今年“五一”要根據黨的中心策略去“組織全國總的示威運動”,“促進直接革命形勢更快地到來”。

5月,在國民黨各軍閥之間爆發(fā)了閻錫山、馮玉祥在中原和魯西南的三場戰(zhàn)爭;李宗仁、張發(fā)奎在湘粵桂邊界發(fā)起了對蔣介石集團的大規(guī)模戰(zhàn)爭,雙方共投入了100萬以上的兵力,波及中原和華南的廣大地區(qū),既削弱了軍閥自身的力量也減輕了反動派對革命根據地的壓力。據此,李立三越發(fā)興奮地認為:革命形勢已在全國“成熟”。

6月11日,由向忠發(fā)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參加會議的有李立三、關向應、項英等,溫裕成、李維漢列席了會議,這次會議通過了由李立三起草的《新的革命高潮與一省或幾省首先勝利》的決議案。這一決議案的通過,標志著以李立三為代表的“左”傾冒險錯誤在黨中央開始占據統(tǒng)治地位。

李立三的“左”傾冒險錯誤主要表現在:

第一,對革命形勢作了根本錯誤的估計,認為中國革命也好,世界革命也好,都到了大決戰(zhàn)的前夜。他在文章中曾寫到:“現在中國的形勢:有了農村暴動的廣泛發(fā)展,有了工農紅軍的迅速擴大,有了士兵群眾的動搖與自覺嘩變的增加,有了統(tǒng)治階級這樣的嚴重危機,的確只要在產業(yè)區(qū)域與政治中心爆發(fā)了一個偉大的工人斗爭,便馬上可以形成革命高潮——直接革命形勢?!卞e誤地認為“中國經濟政治的根本危機,在全國任何一處都是同樣繼續(xù)尖銳化,沒有絲毫根本的差別”。“總的形勢,都表明中國新的革命高潮已經逼近到我們的前面了”。全國范圍內已有“直接革命的形勢”,并“有極大的可能轉變成為全國革命的勝利”。李立三在對形勢的估量時,還不承認世界革命的不平衡性,他認為“空前的世界大事變與世界大革命的時機,都在逼近到我們的前面了?!敝袊锩槐l(fā),就有“掀起全世界的大革命、全世界最后的階級決戰(zhàn)到來的可能?!敝袊鴮谶@最后決戰(zhàn)中取得完全勝利。他說,“認清這一點是解決目前黨的路線的基礎。如果中國革命不能掀動世界的革命高潮,則黨的一切路線將成為不正確的,如果不能引起世界革命高潮,戰(zhàn)勝帝國主義,則中國革命最后還是失敗?!?/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