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奧運第一人
作者:孫海麟/主編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引言
2001年7月13日22時10分。
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國際奧委會第112次全體會議會場。
兩輪投票過后,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宣布,第二十九屆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城市是北京,在場的中國北京申奧代表團頓時歡呼雀躍,擊掌相慶。
外國朋友熱情地向中國北京代表團的成員祝賀。
當晚的莫斯科,中國人成了最幸福的人!
喜訊傳到中國,首都北京和全國城鄉(xiāng)歡騰了!
百萬北京市民自發(fā)上街慶賀,人們揮舞著國旗,汽車用笛聲吶喊,青年人聚集在天安門廣場敲鑼打鼓,載歌載舞,到處都成了人的海洋、五星紅旗的海洋!
中國中央電視臺在第一時間傳遞了勝利的喜訊。
四個大字由小到大,鋪滿熒屏:“我們贏了!”
是的,中國人民贏了,奧林匹克理念贏了!
當一個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占人類總?cè)丝谖宸种坏膰胰〉脢W運會舉辦權(quán)的時候,不僅是這個國家贏得了展示自己的機會,更有對奧林匹克運動本身的貢獻,它的巨大意味與蘊涵,任何一個有判斷能力的人都清楚。
正如國際奧委會評估委員會指出的,在中國舉辦奧運會,將“給中國和世界體育留下獨一無二的寶貴遺產(chǎn)”。
隨著時間的推移,第二十九屆奧運會的籌備工作有序地進行:
會徽、口號、吉祥物、傳遞火炬相繼問世;
一座座奧運比賽用的場館揭開面紗;
一項項“好運北京”賽事精彩登場;
中國正在朝著向國際社會兌現(xiàn)“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三大理念的莊嚴承諾的目標大步邁進。
然而,作為第二十九屆奧運會的舉辦國,還有一項重要的人文建設(shè)被人關(guān)注,即回顧中國奧林匹克運動的緣起與發(fā)展,弘揚奧林匹克精神,為舉辦一屆“有特色、高水平”奧運會而努力奮斗。
人們自然要問:中國的奧林匹克運動是怎樣發(fā)展起來的?最早在中國傳播與倡導奧林匹克運動的是誰?
確鑿的史籍表明,著名愛國教育家、天津南開學校創(chuàng)始人之一張伯苓先生,不僅在1907年10月24日最早倡導在中國開展奧林匹克運動,而且為在中國傳播與踐行奧林匹克精神進行了不懈的奮斗,他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奧運第一人!
現(xiàn)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先生寫道:
“張伯苓與顧拜旦先生是同時代人,他與顧拜旦一樣,首先也是一位教育家,并且是一位體育家。張伯苓在顧拜旦重新創(chuàng)立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僅僅幾年之后,作為天津南開中學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認識到,在提倡普及與參與體育的同時,把教育同體育結(jié)合在一起具有重要意義。他同時卓有遠見地倡導中國加入世界奧林匹克運動?!?/p>
根據(jù)張伯苓為奧林匹克運動所做的貢獻,有人稱他是“中國的顧拜旦”。
在這本書里,讀者將有機會與編著者一起,循著張伯苓先生的人生軌跡,重溫奧林匹克運動在中國的緣起與發(fā)展,進而體味奧林匹克運動對于人類文明史的重大貢獻及其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