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孩子很用功可就是學不好
高二學生陳佳學習成績一直很不錯,父母和老師對他寄予很大的期望,希望他能夠考上名牌大學,他自己信心也很足。為了不辜負父母和老師的期望,陳佳學習非常用功,到了高三,他經(jīng)常學習到晚上十二點,第二天不到六點就起床,平時愛玩的籃球也不玩了,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
可最近陳佳發(fā)現(xiàn)自己有點不對勁了,想努力學習,卻提不起精神,整天一副萎靡不振的樣子。上課時總是不能集中注意力,盡管坐在教室里很認真地聽老師講課,可下了課,卻好像什么也想不起來,腦袋總是漲乎乎的。晚上回家一看書就犯困,學習效率明顯不如以前了。
眼看高考在即,陳佳卻對自己一點信心也沒有了,父母和老師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知如何才能幫陳佳找回學習的狀態(tài)。
溝通有方法 現(xiàn)在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優(yōu)秀點,再優(yōu)秀點,以備將來怎樣怎樣,于是對孩子的成績、特長非常重視,而忽視了孩子的內心需求。孩子也會在父母的潛移默化中把這種意識灌輸?shù)阶约旱哪X海中,我要怎樣,不然我就怎樣。久而久之,孩子在無形中為自己套上了高目標的枷鎖,一旦目標有偏差,就會給自己的精神和信心帶來打擊,甚至對學習失去興趣,讓自己產(chǎn)生倦怠心理。
但為了不讓父母和老師失望,孩子又會強迫自己去努力完成父母和老師的要求,結果讓自己產(chǎn)生消極的情緒,從而對自身能力做出負面的評價。
學習倦怠是孩子們常見的學習心理障礙表現(xiàn)形式,必須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首先,我們可以從內因入手,激發(fā)孩子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學習。
我們都知道,當孩子對一項活動充滿興趣的時候,就不會感到厭倦和乏味,甚至會沉迷其中無法自拔。例如,有些孩子對網(wǎng)絡游戲感興趣,可以廢寢忘食,乃至通宵達旦地坐在電腦前,任憑家長勸說、責打、懲罰都無濟于事;有些孩子喜歡足球,一天不踢就渾身不自在。學習同樣是這個道理。
只要孩子感興趣了,就會主動、快樂地去學習。要讓孩子明白:
我為什么學習,我學習的目的是什么,以此來改變他對自己過去的評價標準,培養(yǎng)自信心。
學習要勞逸結合,長時間搞疲勞戰(zhàn)會讓孩子對學習產(chǎn)生抵觸心理,從而影響學習效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勞而無功。
我們還可以用創(chuàng)新學習方法讓孩子對學習保持新鮮感。試想一下,假如我們每天在同樣的時間,同一個地方,面對同樣的人,干同樣的事情會有什么感覺?孩子的學習也如此,只有創(chuàng)新才會有新的動力。
我們應告訴孩子學會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讓學習變得張弛有度。比如換個新環(huán)境學習(學習不一定非在教室或者書房里,安靜的公園、圖書館等都可以),和同學一起看書。也可以變換學習方法,嘗試把老師講的東西講給身邊的人聽,還可以運用寫英語日記、閱讀名人傳記等方法學習。
愛心小貼士 學習首先應建立自信心,有了自信心才能提高學習能力。學習是一項周期比較長的活動,所以必須在整個過程中不斷地激發(fā)與維持自己的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我們可以讓孩子確立明確的、可操作的學習目標,制訂明確的、可以保證學習目標順利實現(xiàn)的學習計劃,并及時地了解自己的進度和成績,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和不足,從而激發(fā)孩子克服困難、力求成功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