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繞著地球走半周(6)

去,你的旅行 作者:阿Sam


墨爾本——別說你不快樂

在安靜的海邊看到了鯨魚劇烈地翻騰,跟隨著海水慢慢地下沉。

在全世界最美麗的海岸線寂靜地開往前方。

寂靜和快樂一樣,悄無聲息地伴隨著你。

那日我們開車沿著海岸線向前行駛。

一路的天氣變化莫測,時而風雨交加,時而陽光燦爛,電臺里播著約翰·列儂的老歌。

在這條被旅行雜志評選為世界最美麗的海岸線上,我們跟隨著雨后的陽光尋找彩虹的方向。

我和蘇都沒有說話,她默默地開車,而我則拿著啤酒靠在車窗邊。

車子最終停在了一個小港口,天氣剛好放晴。墨爾本的冬天,我顫抖地拿著Crown啤酒看著遠處翻滾的鯨魚,蘇點起了一根煙站在我身旁。我們依然不需要說話,只是依偎在這般寂寞的海邊,鯨魚歡快地在海浪里翻騰跳躍,約翰·列儂的《Image》從車中傳來。陽光靜好,時間如同停止一般,我想人生也不過如此吧,就算現在讓我死去,也無憾了。

這是2008年冬天,墨爾本的大洋路。

書上說如果你沒有去過墨爾本就相當于沒有到過澳洲一般,真有這么夸張?然后我不信邪地上路了。

其實去墨爾本旅行是一個原因,重要的是蘇剛好和同事來出差,我們可以在墨爾本短暫相遇。

Jimmy因為還要上班,無法與我同行,于是只能自己去訂機票,靠著不太熟練的英文獨自前往。以前在東南亞,我的英文加比畫勉強還算過關,但這一次要自己摸索到機場,然后再去墨爾本的酒店和蘇碰面,一想到就覺得心慌慌的!

之前已經查好了各種攻略,悉尼飛墨爾本倒是不遠,并且澳洲境內有很多廉價的航空可供選擇,其中Jet Air相對是比較便宜的,唯一的缺點是它單獨在阿瓦隆機場,那里以前是軍用機場,現在成了Jet Air的大本營。

一大早便收拾好了行李,帶上熟悉的Issye Miyake香水,書上說熟悉的香水味能夠給人安定的感覺。包里還有經??吹臅@些書讀了很多年,反反復復總會重新帶上路。已經不會從頭開始看,隨便翻到哪一頁都能夠讀起來,甚至重復買她寫的同一部作品的不同版本,字字句句都裝在心里,就好像她說過要慢慢地喝水,喜歡深夜去上海的羅森便利店……看著看著我便靠在窗戶邊睡了過去。

只是很短的時間,再睜開眼卻發(fā)現飛機已經準備在機場降落了,這時候我才有了一些真正的興奮感。阿瓦隆機場不是一般得小,因為這里只有一家航空公司,地處郊區(qū),機場外圍除了停車場就是荒涼的草地。不過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從小咖啡店、書店到租車、旅游資訊……一應俱全。

特別想告訴想在澳洲租車的朋友,最好把國內的護照提前翻譯一下,雖然有時候他們也不會仔細檢查,說不定可以蒙混過關,但是信用卡是必需的。

澳大利亞的國內租車體系很發(fā)達,甚至可以異地還車,只需要在網上提前預約,還車的時候保證車子整潔,加滿油就OK了。切記!誠信!否則下次他們真的就不會租給你了。

我在機場買了去市區(qū)的來回車票,這樣比單程要劃算很多,大巴司機十分熱情,偶爾興致高起來還會在路上簡單介紹一下景點或者最近的天氣,不過也都需要靠運氣和你的好人緣。

說到運氣,我在墨爾本的運氣就有些欠佳。乘車去BUS中心找蘇會合,因為有同事在身邊,所以我們都刻意地保持了一段距離,看起來更像朋友而不是情侶。蘇還是迷糊中的隨遇而安,長途飛行更是不在話下,因此下飛機后她顯然剛剛睡醒,擦擦眼睛便精神奕奕。

我們一起啟程前往旅館,一路風景十分美好。墨爾本沒有悉尼那么現代,看起來更像是一座歐洲的城市,各種古老的建筑交錯而建,甚至可以在市區(qū)里看到馬車在悠閑地前行,這大概也算得上墨爾本的特色了。對于澳洲人而言悉尼是經濟中心,而墨爾本則是文化中心。

早在1840年,墨爾本便有大概一萬名殖民者來此開采金礦創(chuàng)造財富,一直到二戰(zhàn)以后墨爾本陸續(xù)被大量的移民和各種文化充斥,這也造就了墨爾本獨有的殖民式文化建筑風格,同時這座移民城市也帶有極強的包容性。就澳洲當地人而言,悉尼人看不慣墨爾本,同樣的,墨爾本的居民也覺得悉尼除了經濟之外沒有任何文化氛圍。但我要說的是,墨爾本真的是一個任何人一來到便會喜歡上的城市。古老的歷史和現代的文化交相輝映,包容的藝術氣質淋漓盡致地體現在大街小巷。

我和蘇的旅館是提前在網絡上預訂好的。

穿過兩條安靜的小路,路邊小排別墅樣的房子一字排開,開得正艷的花兒密密匝匝地點綴其間,透過陽光,這些五彩斑斕的顏色美麗得有些刺眼。

三層樓的小旅館,溫暖又時尚,隨處可以看到很多藝術家的作品,富于色彩感的裝飾分布在整個走廊和客房,各種涂鴉把走廊裝飾得絢麗奪目,我的房間位于三樓的拐角處,蘇和同事則住在二樓。

一走進房間我便知道這是我會喜歡的旅館,干凈、簡潔又貼心。桌子上整齊地擺放著《VOGUE》等時裝雜志和書,還有葡萄酒供客人享用,當然,酒可不是免費的。

整個房間以白色調為主,主臥和洗手間也不例外,雖然面積不是很大但是讓人感覺十分溫馨。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喜歡在旅行的房間里點上熟悉的香枝或是噴一點香水,KENZO、歐舒丹的薰衣草香枝,這是常在家里可以聞到的味道,而此時異鄉(xiāng)的早晨因為房間里彌漫著家的香味,我突然感覺那么安定。

說起來,我已經是第二次住這家旅館,對它的熱愛顯然已經超出了平常。2008年,我第一次來墨爾本的時候便住在這里,如今重回墨爾本依然沒有改變。房間在靠街的一邊,早上天氣好的時候陽光透過紗白色的窗簾照進來,最后落在窗臺的書上,仿佛一切還是當初的樣子,只是時光早已慢慢地消失了。

洗過熱水澡后,我和蘇短暫告別,因為工作我要去找好友Nick和他的女朋友。Nick是幾年前回上海時給我們《1626》雜志拍過照片的模特,家境殷實但卻獨自在國外過著勤儉的生活。今天主要是讓他帶我去探訪屬于墨爾本的潮流街區(qū)。

墨爾本的潮流在全球雖然不算數一數二但也自成一格,如果你有機會在路邊的咖啡店買一杯當地的拿鐵坐在那里,只要一個下午你便能發(fā)掘出很多有意思的路人。大量的藝術家和潮流時裝達人居住在這座城市,墨爾本古老的文化氣息中充盈著濃郁的歐洲元素,某個瞬間,你仿佛可以感受到維多利亞時期的文化和政治。

Nick帶我去了兩家店鋪,第一家店Some Day位于Collins街的一棟古老大樓里,一進門便是電影中才能見到的老舊電梯,我猜它大概有近百年的歷史了吧。老電梯和墻壁上都貼滿了各種唱片和活動的海報,Nick說,很多咖啡店、書店等都隱藏在墨爾本這些古老的房間里。

Some Day使我對澳洲潮流有了全新的改觀。進門后,店家聽說我從上海來,很自然地問我ACU 和陳冠希,這讓我在異鄉(xiāng)的街頭頗為吃驚。這家以全新概念開設的小店,低調地藏在墨爾本的Prahran這樣一座古老的建筑里,如果不是特定的潮流人群,幾乎無法察覺到它的存在,而其實,在當地的很多時尚雜志里早就經常提到它。相對一般的店鋪,Some Day更具有文化感,因為它更像是一家畫廊展館,陳列著PAM和他的朋友們的一些作品。集中了大量日本、中國香港的品牌,像NEIGHBORHOOD、COLT這些在Some Day內都可以找到。除此之外,與潮流藝術相關的書、唱片也是Some Day的特色產品。

和Some Day不同的是,Order&Progress是位于它隔壁的另外一家以獨立設計師為主的潮流鋪。它們的產品都是從巴西甚至更遠的地方精挑細選出來的獨特品牌,還有各種來自國外的現代飾品。但實際上,這里是各國獨立設計師的新寵,許多本地以及其他國家的獨立設計師的作品都十分受到店家的喜愛。這家2005年開幕的店鋪一開始就把自己定位為獨特、前衛(wèi),它們一直在留意那些當代有活力的品牌,而不是滿大街隨便哪里都可以買到的貨品。Order&Progress的店鋪設計十分舒服,整體以木質地板和簡約的北歐家具為主,而陳列則完全符合店主隨性的風格。

創(chuàng)意不安于室,這是我對墨爾本的第一印象,從設計型的小酒店到隱于市的潮流店鋪無一不體現了這個城市極強的包容感,各種有趣的人都能夠在這里被發(fā)現。

TIPS:

MEL酒店: http://www.thealbany.com.au/index.php

Some Day和Order&Progress地址:LEVEL 3  CURTIN HOUSE 252  SWANSTON ST

Order&Progress店鋪部分照片提供photographer is Catherine Martin.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