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惣”的發(fā)展與室町幕府的矛盾
后醍醐帝的親政及其失敗
鐮倉陷落后,后醍醐天皇立即回京都執(zhí)掌政權,很快地在10月就設置了政權機關,即在天皇親政下議國事的“記錄所”與裁決有關領地訴訟的“雜訴決斷所”,以及衛(wèi)戍京都的“武者所”。地方上仍沿用過去的“國司”與“守護”制,并任命為天皇信任的貴族與武士任“國司”與“守護”。翌年即公元1334年,因改年號為建武,因此學校教科書等把這一天皇政治的復活稱為“建武中興”。
但,所謂“中興”,只不過是皇室史上的暫時現(xiàn)象。天皇政治與封建制發(fā)展這一歷史大勢是反其道而行的。而其“論功行賞”也是極不公平的。它在當?shù)貨]收了武士的領地與恢復皇族與貴族對莊園的統(tǒng)治等,不僅使武士們失望,而且掌握政權不到一年就著手營造皇宮(“內(nèi)里”)。為此,又課征重稅與印刷紙幣強行流通等對群眾的掠奪較之以前更為殘酷。群眾的希望落空,對朝廷比對舊幕府更為不滿?;适抑信d的政治,還不到一年就暴露了難于掩蓋的破綻。當時在京都的二條河原出現(xiàn)的傳單就說,“近來京城流行的是:夜里捕人、強盜、假詔書、囚犯、快馬、虛驚”,云云。
胸懷大志的足利尊氏,對這一形勢并未視而不見。他以下野國的足利為據(jù)點,兼任兩國的守護官,又是在遍及13個國擁有地頭權利的大領主。當他受命鐮倉幕府為鎮(zhèn)壓叛亂進京時,他已經(jīng)期望取代北條氏統(tǒng)治天下。在進京之前,已暗中與各國武士取得了聯(lián)系。足利尊氏占領六波羅后,立即設“奉行所”(相當鐮倉幕府的“侍所”),邀陸續(xù)進京的武士參加他的隊伍。不久,便與朝廷新設的以新田義貞為長官的“武者所”隱然相對立了。
不久,足利尊氏舉兵的機會來到了。公元1335年(建武二年)7月,北條氏的殘黨攻進鐮倉,扼守該地的足利尊氏之弟足利直義敗退。8月足利尊氏任征東將軍,收復鐮倉后,卻盤踞原地,對京都朝廷舉起了反旗。足利直義也返回鐮倉,為討伐執(zhí)掌朝廷軍權的新田義貞,兄弟二人進攻了京都。公元1336年元月,占領了京都。但足利尊氏兄弟隨后又被北畠顯家、新田義貞和楠木正成們逐出京都,逃至九州。在該地得到少貳、大友和島津等人的援助,又重率大軍進攻京都。于是這又成了波及全國的大亂。
這次支持天皇的武士就少了。新田義貞雖是忠于天皇的豪族,但一般說來卻不很干練。由于“地侍”們也對天皇政治失望,所以楠木正成也無法像原來那樣號召畿內(nèi)的“地侍”,開展堅韌不拔的游擊戰(zhàn)了。5月,足利尊氏于兵庫的湊川大破新田義貞與楠木正成的軍隊,擊斃楠木正成,進入了京都。后醍醐天皇企圖再舉,遂降于足利尊氏。甚至像天皇親信、頭號理論家北畠親房在闡述皇位神圣以及大覺寺系統(tǒng)的正統(tǒng)性的《神皇正統(tǒng)記》一書中所說的那樣:“君主是要尊崇的,但一人歡樂,萬民痛苦之事是天下不容,神不佑,施政的良否,牽涉到皇家時運的順逆,此事應記牢?!苯ㄎ涞姆磩诱?,還不足3年就失敗了,這是理所當然的。
足利尊氏開設幕府與南北朝的斗爭
足利尊氏立即擁立持明院系統(tǒng)的光明天皇。11月,又效法鐮倉幕府的《貞永式目》,制定了《建武式目》17條,并在京都開設幕府。該幕府以元弘之亂以來跟隨足利尊氏立戰(zhàn)功最多的高師直(?—1351年)為“執(zhí)事”,他的權勢炙手可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