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五四運動中(5)

張國燾傳 作者:張樹軍


陳獨秀的被捕和全國各界的抗議,給曲折發(fā)展的五四愛國運動帶來了新的波瀾。拒簽和約的目標還沒有達到,如今陳獨秀又被捕,人們再一次被激怒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拒簽和約運動緊接而起了。

隨著運動的發(fā)展,各地的學生們感到有進一步組織起來的必要。6月16日,中華民國學生聯(lián)合會在上海成立。但就在全國學聯(lián)成立的第二天,北京政府竟然電令在巴黎的中國代表在和約上簽字。6月23日再令相機辦理。6月24日通電各省,申述主張簽字的理由。全國學聯(lián)立即號召各地學生投入到拒簽和約運動中去。

社會各界也立即行動起來了。6月18日,山東各界代表80多人進京請愿。天津等地的各界代表也趕赴北京,同山東代表一起請愿。北京、上海等地的學生、工人和其他群眾,也繼續(xù)開展堅持拒簽和約的斗爭。6月27日,在巴黎的旅法華工、留學生、華僑等于和約簽字前一天,包圍了中國代表團的駐地,強烈要求拒絕簽字。6月28日是和約簽字的日期,中國代表團總代表陸征祥終于未敢出席和會簽字。五四愛國運動取得了又一個勝利。

轟轟烈烈的五四愛國運動,歷時50余天,至此暫告一個段落。五四運動是近代中國歷史上由學生、工人和其他市民興起的反對帝國主義、反對軍閥賣國賊的全國規(guī)模的群眾性的革命斗爭。經(jīng)過五四運動,工人階級以獨立的姿態(tài)登上中國的政治舞臺;促進了中國人民新的覺醒;推動了各種新思潮特別是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由此,中國革命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

經(jīng)過這場斗爭的洗禮,不僅造就了像陳獨秀、李大釗等這樣一些領袖人物,也培育、陶冶了一代新人。張國燾就是這批新人中的一位。他是“國民雜志社”的主要成員,是五四游行的發(fā)起人之一;他又是北大學生會的干事之一,是學生上街講演的負責人;他也曾經(jīng)同北大的同學一起被捕,與軍警進行了斗爭。他在五四愛國運動中,起到了骨干的作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