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薪酬大盜”丑聞中的喬布斯 01

紳士與無賴 作者:(美)喬·諾塞拉


2001 年6 月末,《財富》雜志讓斯蒂夫.喬布斯登上它的封面。這算不上是個什么爆炸消息,該雜志把他放在封面上的頻率已經(jīng)高得讓人不齒。

不過此次可不同。其標題為:“薪酬大盜”(The Great CEO Pay Heist)。蘋果公司這位富有傳奇色彩的首席執(zhí)行官被曝光,并非因其有什么華而不實的新產(chǎn)品要兜售,而是因為2000 年1 月他獲得1 千萬個股票期權?!敦敻弧冯s志估算了一下,蘋果公司2001 年委托申明中所披露的此次期權配送,價值8.72 億美元,使它成為“到目前為止”最大的一次期權配送。(2000 年6 月分股,等于給了喬布斯先生2 千萬個期權。)

我記得這個封面是因為我曾為它工作過。作為《財富》雜志的編輯,我是把一攬子文章整合在一起編成一期期刊那個團隊中一分子。有關管理層人員補償方案已經(jīng)變成,用我們的話說,就是“高速路上的搶劫”。我還記得自己對該封面頗為滿意。突然發(fā)現(xiàn)喬布斯先生,這位自1997 年回歸蘋果公司, 講排場、擺闊氣式地領取年薪1 美元的的家伙,居然有一個比花旗集團原董事長桑佛德.威爾(Sanford Weill)或迪士尼公司的邁克爾.艾斯納(Michael Eisner)這些以貪婪著稱的人還要大的股票期權一攬子方案,真是個讓人開心的大意外??!

可是,喬布斯先生并不怎么高興。他抨擊該雜志封面的“不公正待遇”,并給編輯寫了封挖苦信,另外還宣稱,自從期權配送給他后,蘋果公司股價每股幾乎跌了20 美元,它們目前已經(jīng)不值8.72 億美元了—“它們一文不值” 。當然,期權的價值不是這樣計算的,不過沒關系。喬布斯先生甚至還以酸溜溜的嘲諷語氣提出,按該期權應該有的價值,半價把它賣給《財富》雜志。我們當時不得而知的是,該篇文章讓喬布斯先生如此憤怒以至于他開始坐立不安,要把該期權配送一攬子方案取消。該期權比原先價格低了很多,以至于他覺得,沒必要頂著媒體報道的惡名繼續(xù)持有。

這難道意味著喬布斯先生愿意回復到原先年薪1 美元的狀態(tài)嗎?幾乎不可能。與此同時,他同董事會就一新的一攬子方案開始商談—這次是750 萬個股票期權,每個價格為17.83 美元。董事會2001 年8 月末批準同意配送這些期權—《財富》雜志封面故事之后2 個月不到—但是最終同喬布斯先生的談判到12 月中旬才結束。盡管給他的這些期權也沒有最終兌現(xiàn),并最終在2003 年,由一巨大的限制性股權所取代,它們的影響可謂深遠。它們是兩起最終讓蘋果公司和其偶像式的領導被牽扯進倒填期權配送日期丑聞之一。蘋果公司一位下屬杜撰了一個虛假的董事會會議紀要,再加上別的一些事情,喬布斯先生的兩名最親近的同事被迫離開蘋果公司,并且接下來他們將面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指控,而且喬布斯先生本人的行為和道德規(guī)范也受到質(zhì)疑。很少有這么多本可以避免的問題,因某個人對自己形象耿耿于懷而產(chǎn)生。接著,這又是我們所談論的喬布斯先生。

這一周,對蘋果公司股東來說可謂得意。公司宣布了這個不可思議的財季業(yè)績,利潤上漲88%,大大超過分析人士的預測。它的股價第一次突破100 美元大關。

接著,就有了這一周的倒填期權配送日期的新聞傳出。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對蘋果公司前任法律總顧問南茜.海寧(Nancy Heinen)以及公司前任首席財務官弗萊德.安德森(Fred Anderson)提起正式指控。(安德森先生以350 萬美元擺平了這一指控,并沒有承認或否認自己有罪,而南茜.海寧女士的律師們則宣誓要推翻這些指控。)他們是去年秋季完成其內(nèi)部調(diào)查后,蘋果公司董事會把矛頭所指的兩個人。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看起來似乎認同:它本周的姿態(tài)鮮明地表明,它對繼續(xù)追查喬布斯先生一事毫無興趣。該機構的立場看起來就是,公司首席財務官和法律總顧問才應該是確保期權得到正確處理的人,從而放了喬布斯先生和蘋果公司董事會一馬。

不過一擺平對他的指控,安德森先生幾乎立即把矛頭指向他原來的老板。2001 年初,安德森先生曾卷入喬布斯先生給他的管理團隊配送的期權方案— 這是正在被調(diào)查的第二大期權配送方案—他宣稱告訴過喬布斯先生,如果處理不當?shù)脑?,可能會面臨會計方面的指控。安德森先生作此申明并沒有什么好懷疑的,因為他覺得自己很不公正地成為蘋果公司和喬布斯先生的替罪羊了。雖說有這么多責難,很難分析安德森先生這樣一個在硅谷中受到普遍尊敬的人物,是否做了什么要受到政府制裁的事情。我這周打了好多個電話了解情況,不過,就是弄不懂怎么回事。不過,有一點很清楚,喬布斯先生不配蘋果公司董事會、公司投資人以及政府管理者賦予他的逍遙特權。

我并沒有說喬布斯先生犯了什么罪。我說的就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相當明顯,他極端地介入了這兩起已經(jīng)變成如此麻煩的期權配送案中。因此,讓人很難搞明白, 他對所發(fā)生的事情應不應該負應有的責任呢?

讓我們從2001 年初安德森先生所介入的“管理團隊”期權配送方案開始。喬布斯先生那時承受著給主要管理人員配送高額期權以免他們跳槽的壓力。(請記?。寒敃r可是網(wǎng)絡泡沫結束階段。)董事會給了他充分的自由,只要他認為合適,就可以配發(fā)期權。董事會們于1 月2 日批準了這些配送方案—共計480 萬個期權。

到目前為止情況還好。不過,接著海寧女士建議把日期改到1 月份晚些時候以便不跟公司Macworld 展會撞車。她不想讓這看上去好像蘋果公司管理層預料到股票會大漲而接受期權。喬布斯先生同意了。經(jīng)過一些反復,根據(jù)海寧女士那時群發(fā)的電子郵件,他1 月底選擇1 月17 日作為新日期。17 日那天的價格比1 月2 日的高,所以說對管理層而言并沒啥好處。董事會2 月7 日批準了1 月17 日配送的期權。不過,蘋果公司的股價到那時的確突然上漲,比1 月17 日預定價格高出3.94 美元。這當然就意味著期權日期曾經(jīng)被倒填,并且期權必須被披露和支付。不過卻都沒有發(fā)生。

硅谷中許多人都堅信,這一系列事件幾乎不值得駐足觀看,更不用說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大張旗鼓地調(diào)查了。不過,證券交易委員會明顯還是認真審查過它,并指控安德森先生違反了證券法規(guī)。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