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小說或影視劇動輒讓主人公患上白血病,尤其是女主人公,很有點計窮也似的。"美艷無比的女主人公"誠如我們評論家莊周笑話的--"最終總是患白血病哀哀死去"。實際上,如有適合捐獻者,移植骨髓,白血病患者是可救的,但作家備下這個病,壓根兒不打算給主人公留一條活路。最近聽說歌姬本田美奈子也身染白血病,正在與病魔搏斗,不禁覺得日本人罹患此病確乎多。女優(yōu)夏目雅子即死于此病。
這兩年也有人拿白血病編故事,可讀的是橫山秀夫的推理小說《半含不吐》。身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不是主人公聰一郎,而是他的兒子,沒找到適合的骨髓捐獻者,13歲就死了。妻子想愛子想得發(fā)瘋,癡呆病發(fā)作,被扼殺。作為好丈夫,情該為愛而死;作為好警官,理應為顧全組織而死,可是他竟然沒自殺,兩天后自首。半含不吐,拒不交待殺妻之后的行蹤,這兩天空白就成了小說誘人的懸疑。擅長書法,自首前寫下"人世五十年",似乎是打算活到50歲再自殺。小說共六章,公檢法及辯護、監(jiān)獄各出一人,當然也少不了記者,每人立一章,從各個角度破解該死而不死及可能過了50歲生日以后死之迷。原來是兒子死后,在骨髓庫登記,用自己的骨髓救活了一個13歲少年。骨髓庫規(guī)定,捐獻者過了五十一歲生日即取消登記,四十九歲的之所以不當即自殺,是希望死前再救助一人。"自己是不該活著的人。心早就死了,但身體呢,與心無關地繼續(xù)活著。這身體有價值,能把生命灌輸給別人。找不到骨髓合適的人,昨天今天都有孩子們在死去?;钕氯?甘受恥辱,直到登記被取消的51歲生日。"不知《半含不吐》是否會譯到中國來,我這樣揭謎底,對于推理小說來說是再無聊不過的了。但老實說,最后真相大白,我有點泄氣,這樣的隱情早說了不就得了。據(jù)說日本人生性不好辯,電視劇《血疑》第一次用白血病震動中國人心,劇中人物大島茂就是個不好辯的典型,八竿子打不出一個屁來,我們看著都替他著急。國人好辯,強詞奪理,或許這正是中國推理小說不發(fā)達的原因之一。情節(jié)似紙包紙裹,層層拆開來,最后卻令人掃興,是日本推理小說的通病。
橫山秀夫的意圖不是拿白血病賺一把讀者淚,他要透過個人與組織的關系來揭露警察這一國家組織的陰暗面,但小說暢銷,并改編為電影,影響所致,登記捐獻骨髓者增多,其宣傳作用是誰都始料不及的。日本骨髓庫事業(yè)起步于1992年,以前見過廣告,這樣寫道:1985年,那個美艷的人因白血病倒下。當時如果日本有骨髓庫,你自愿當捐獻者,我們就一定能見到46歲的夏目雅子。
廣告上的夏目雅子,舞臺上的本田美奈子,都美艷無比,幾乎讓人覺得白血病是一種美艷的病。本田美奈子本姓工藤,當流行歌手時改為本田,是要像本田汽車那樣馳騁世界(歌手松田圣子的松田是"馬自達"),也唱過搖滾,近年用瘦弱的身體唱女高音,響遏行云。就是她帶頭在臺上亮出肚臍眼兒,但我知道她的名字已經(jīng)是1990年代,肚臍眼兒滿街,從海報上看見她主演音樂劇《西貢小姐》。出道20周年(2005年)在即,美奈子把名字后面加上一個點,好像寫網(wǎng)址,說這樣就變成31畫,走運,卻不料接著就得了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也就是血癌,報上說做了臍帶血移植手術,可望康復。
美艷無比的女優(yōu)吉井憐(1982年生)也得過白血病,并沒有"哀哀死去",還寫了一本戰(zhàn)勝白血病的書,比小說更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