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考古傳真(3)

破譯天下謎團:人文社會博覽 作者:馬馳聘


為什么成吉思汗的陵墓如此難尋呢?

首先,蒙古人是典型的游牧民族,生產力低下,遷徙頻繁,瀚海無垠,黃塵漲天,即使留下高大陵寢,轉瞬也會變成不可辨認的沙丘。所以他們的民族習俗是薄于墓葬,完全沒有漢族的那種講究死后哀榮的墓葬觀。

還有,當時是戰(zhàn)爭時期,西夏都城指日可破,任何有關君主去世的傳聞都會動搖軍心,給強敵以乘之機。所以,成吉思汗曾留下遺囑,為了騙取西夏早日投降,“死后秘不發(fā)喪”,待西夏投降后,才由一支騎兵奉著靈柩,秘密地向預定的墓地急馳。

為了做到真正保守秘密,他們還采取了一系列的嚴酷的措施。在運行的長途中,倘或碰到行人,盡數殺死,決不留一個可能泄露秘密的活口。

到了預定的墓地,先把地面的草、木、石、雜一一移開,再把挖出的泥土有層次的排列,靈柩進入泥土之后,再逐一把泥土等物還原。倘有多余的泥土,也要運到遠遠的地方拋棄,決不留下一點可疑的痕跡。

如此看來,成吉思汗的墓地很難被人發(fā)現(xiàn)。

眾說不一的扁鵲墓

根據史籍記載:扁鵲的本名叫秦越人,是齊國渤海郡人。他是一位醫(yī)學巨人,是一位對中醫(yī)學的形成和發(fā)展作出過決定性貢獻的大醫(yī)學家。

可是,正因為他醫(yī)術太高,名聲太大,被嫉賢妒能的秦國太醫(yī)所謀害。

關于扁鵲墓地的說法有很多種。

在河南省湯陰縣,有扁鵲的墓和祠。這些至今尚存的墓和祠,沒人能說清楚它們立于什么時代,只是墓旁的各種碑刻都是元代以后各朝各代的。

在山西省永濟縣清華鎮(zhèn),有扁鵲的祠和墓。同樣沒人能說清,墓和祠是什么時代建立的。

陜西省臨潼縣境內也有扁鵲墳,據傳說,扁鵲當年就是在這一地區(qū)被害的。

山東省濟南市西郊,清代屬長清縣管轄。當時的縣志中記載著:“今盧地有越人冢?!?/p>

山東省歷城縣1926年《續(xù)修歷城縣志》中記載:“扁鵲墓在鵲山西山下?!?/p>

現(xiàn)在,還有人認為扁鵲墓是在他的故鄉(xiāng),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任丘縣。

一是由于年代久遠,難以考證各種說法的真?zhèn)?。二是以上各個地方,正是歷史上記載的扁鵲行醫(yī)周游列國曾經到過的地方。而謀害他的人,可能在這么大的區(qū)域內的任何地方下手。前無記載,后無依據,誰也無法辨別哪一座扁鵲墓是真。倒也有這種可能,當年他曾行醫(yī)治病的地方的百姓感懷其德,修衣冠冢紀念他,因而造成了今天扁鵲墓各地都有的局面。

漢墓古尸為何保存完好

經過兩千多年保存下來的馬王堆一號漢墓古尸,是一具非常罕見獨特的尸體。她外形完整,軟組織富有彈性。體重公斤,內臟雖有干縮,但外形完整、柔潤……這一考古新發(fā)現(xiàn)曾轟動了世界,怪不得有言過其實的傳說謂“容貌如生”“形如剛死”。

歷經如此久遠的年代,尸體為什么能保存得這么完好呢?

據考古學家查證,古人可能用香湯和酒給尸體沐浴,并在入殮時噴灑了酒。之后又用絲麻織物緊裹達20層之多,不但隔絕蠅蟲接觸尸體,而且把棺材填滿,使棺內空氣極少,腐敗菌難以生存下去,這樣,腐敗也隨之停止。此外,外面又套上三層異常密封的棺材。

還有另一種說法是:在棺內放有某種防腐藥物,尸體才不腐敗,這完全可能,如化驗棺水發(fā)現(xiàn)棺水中有汞(水銀)、乙醇(酒精)……。古人是將放水銀作為防腐措施的,不過科學已證明,汞起不到防腐作用。是否用中草藥防腐呢?我們無從知曉。我國是文明古國,有許多古尸尚未發(fā)掘,化學藥物防腐措施的解釋,讓今后出土的古尸研究來證明吧!

最大的墳墓

談到世界上最大的墳墓,一般人都會想到埃及的胡夫金字塔。實際上,最大的墳墓是我國的秦始皇陵。胡夫金字塔每邊長約232米,高約146米,而秦始皇陵規(guī)模比它龐大得多。根據實地調查,陵寢為夯土陵丘。內城為長形,周長米,東、西、北三面建置城門;外城為長形,周長6294米,東墻建置城門。

秦始皇在到處尋找長生不老秘方的同時又驅使20萬人到驪山,為自己興建墳墓。據歷史記載,墓內建筑灌有銅液,結實堅固。墓中布置有宮殿,丞相等百官塑像按職位高低排列兩旁,活像生前朝見秦始皇一樣。珠玉珍寶,更是多得不可計數。又用人魚膏做燭,在墓中燃燒,如同白晝。為防后盜挖寶,又令工匠制弓弩,如有人穿墳入內,弓彎便會自動放射。秦始皇尸體入墓,將沒有生子的宮女,全部活埋殉葬。為了防止工匠泄露機密,不待工匠出來,封閉墓門,工匠都被活埋在里面。公元前206年項羽入關,此墓被劫。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