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公務(wù)員,是需要用心的。不能三心二意,也不能急于求成,要先吃透教材再去做真題,本末倒置只會使復習效果適得其反。
——賀青松語
考公務(wù)員的事,賀青松始終不敢告訴爸媽。雖說哥哥的死與公務(wù)員考試沒有什么必然的聯(lián)系,但在他爸媽看來,他哥哥之所以會出車禍,就是因為公考的事情讓他當時過于緊張了?,F(xiàn)如今,他們都還沉浸在悲痛當中,這個時候跟他們說要考公務(wù)員,無疑是在他們的傷口上撒上一把鹽。因此,賀青松決定過些時日待爸媽的情緒好轉(zhuǎn)之后再商議考公務(wù)員的事。
不說歸不說,可備考的工作,賀青松絲毫沒有懈怠。他把他哥哥留下的那些公務(wù)員考試教材、模擬試卷從爸媽手里“搶救”下來后抱回了自己的房間溫習。之所以說“搶救”,是因為賀青松的爸媽原本是要燒掉這些東西的。賀青松騙他爸媽說他有一個同學打算考公務(wù)員,想借這些教材用用。一個謊言,便把這些教材什么的保全了下來。
不過,教材是有了,但書卻怎么也看不進去。
《申論》和《行政職業(yè)能力測試》這兩本書讓賀青松看著頭疼。從小學到大學,數(shù)學素來是賀青松的致命弱科,然而,在《行政職業(yè)能力測試》當中,偏偏有很多數(shù)學題。這些數(shù)學題,雖有講解,但每一道題,都讓賀青松看得云里霧里。如:甲、乙、丙、丁四個人去圖書館借書,甲每隔5天去一次,乙每隔11天去一次,丙每隔17天去一次,丁每隔29天去一次。如果5月18日他們四個人在圖書館相遇,問下一次他們在圖書館相遇是幾月幾號?就這一道題,就把賀青松繞暈了,怎么也算不出來,最后只好對著日歷一天一天地數(shù),這才把答案做出來。與復雜的“行政職業(yè)能力測試”相比,“申論”的難度似乎更高。雖說賀青松是中文系畢業(yè)的高材生,寫文章對他來說一直是小菜一碟。但是,申論試題畢竟不同于以往的命題作文和材料分析作文,對一個從未接觸過這類題型的人來說,難度還是相當大的。賀青松一連做了幾道題,自以為答得不錯,可一對照,卻發(fā)現(xiàn)自己要么跑題了,要么就
是沒有抓住重點,這讓他很是沮喪。這樣毫無章法地備戰(zhàn)了幾天后,賀青松干脆放棄了當前這種教材與試題同步復習的方式,開始專心地看起了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