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優(yōu)秀,不是比別人能“秀”(2)

人生是長跑,孩子要慢勝 作者:關小鳳


 

優(yōu)秀的“雙面人”

中國第一代“小皇帝”“小公主”們,如今已經成長為年輕的父母,開始培養(yǎng)新一代的獨生子女。他們和從前的父母們一樣,對自己的孩子愛到骨子里。他們像從前的老輩人一樣,幾乎把所有的心血都傾注在了自己的孩子身上,希望自己能培養(yǎng)出一個比自己更優(yōu)秀、更超群的下一代。

平心而論,這些年輕的父母們想法值得肯定,但具體到實際的教育上,有些父母的做法卻讓人不敢茍同。他們往往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在孩子的教育上,鬧出了很多讓人痛心的事。

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不光有健康的軀體、聰明的頭腦,他還應該具有獨立的人格、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但現在的年輕父母們呢?他們把對優(yōu)秀的理解膚淺地停留在孩子“讀了多少書”“幾歲之內認識了多少字”等內容上。他們一切本著“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條原則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其實,這些父母真正忽略了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應具備的最重要的品德:自立、自強、包容、關愛。

因為這些錯誤的教育方式,許多年輕的父母們不但沒能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孩子,反而培養(yǎng)出了讓他們自己都目瞪口呆的孩子,這實在是得不償失的一種教育方式。

案例:

“唉,真是郁悶,我真不知道該如何教育他了。我只是希望讓他更優(yōu)秀一些,沒想到卻把他教育得連自己的生活都不能自理……”大呼郁悶的女士叫虹,是一個八歲男孩的母親。虹的孩子叫周立志,剛剛過了八歲生日。從孩子出生那刻起,當媽的就決定把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小“神童”,一個“超級天才”……為了讓孩子從小就與眾不同,當媽的真是費盡了心思。

孩子剛牙牙學語,虹就開始教兒子背古詩、《三字經》等,盡可能地把兒童啟蒙讀物買來,一齊上陣;稍大一些,她又送兒子進了“天才英語起步班”,當媽的說,沒準孩子將來會出國留學,所以外語得從小抓起;孩子五歲的時候,她又把孩子送進了奧數神童班……一切一切,虹為孩子幾乎傾盡心血,把自己能做的都做了。

孩子也的確爭氣,在媽媽的精心栽培下,孩子從學前班開始,成績就一直名列前茅。這樣聰明的孩子,虹該高興才是,但讓她叫苦連天的卻是孩子在其他方面的缺陷。孩子從不做值日,為此,老師經常批評他。沒辦法,只好在輪到孩子值日時,媽媽或者爸爸去代勞。而在家里,孩子更是比小皇帝還像小皇帝。八歲的孩子了,每天早上穿衣服還要媽媽幫忙,不會洗碗,不會拖地,不會整理自己的書桌;有時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讓父母幫忙系上在學校就散開的鞋帶……

“我真懷疑,我的孩子是不是比別人智商低呀?”虹苦惱地說。為了讓孩子學會自己動手,她幾乎用盡了辦法。她堅持早上不給孩子穿衣服,但孩子磨磨蹭蹭會遲到。害怕孩子上學遲到的母親,只好再次拿起衣服幫孩子急忙穿好。

一個八歲的孩子,在學校里學習表現非常出眾,但回到家里卻像一個從不抬手的泥塑像,這的確夠讓家長揪心的。但仔細詢問了小立志的成長過程,卻不得不說,孩子的一切,都是當家長的一手造成的。孩子小時候,為了讓孩子學習那些所謂的精英教程,當媽的就千方百計地哄著孩子,滿足孩子的一切愿望,甚至怕累到了孩子,替孩子承擔了一切他本該自己動手的事情。結果,自然而然地把孩子培養(yǎng)成了一個除了看書、學習,對其他一切事情都漠不關心的“冷漠少年”。

虹的錯誤在于,認為孩子只有在知識上有所成就,能夠超過小朋友們,才算是優(yōu)秀,而忽略了一個孩子本身成長的自然規(guī)律。她把所有的關注都傾注在了孩子的學習上,而對于本該隨著孩子的年齡一起成長的動手能力給生生地扼殺掉了。

做父母的希望孩子優(yōu)秀,抽出更多的時間來教育孩子學習,這本身沒有錯。但是,教育孩子動手,學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其實也是優(yōu)秀教育的一種。而孩子的優(yōu)秀,也并不只是表現在他學了多少知識、他會多少種語言上面。

在生活中,像小立志這樣的孩子并不在少數。這些孩子有著優(yōu)秀的學習成績,但在動手能力、自立方面,卻很讓人擔憂。有些孩子十幾歲了,竟然不認得田里的農作物,去基地學習,看著麥苗說成是韭菜。這樣的孩子,誰又能說他們是“優(yōu)秀”的呢?

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他的優(yōu)秀是表現在整體素質上的。任何一方面的殘缺,都不能讓他成為一個真正優(yōu)秀的孩子。為了讓孩子比別的孩子跑得快一些,一些家長看到什么補習班、神童班,也不管孩子多累,也不管適不適合,都給孩子報上。于是,這些新一代的“貴族”們,只得在父母的陪同下,上刑場一樣趕赴各種各樣的技能室、培訓班,接受著那些看似最為溫情的“酷刑”教育。

在這種高壓教育下,的確有一些孩子按著父母的意思走向了所謂的“成才”之路。這些孩子在別人羨慕的眼光中,在大人們?yōu)榱俗屗麄儗W得更多而心甘情愿地付出辛苦時,會覺得這是自己應該享受的待遇,而不明白人與人之間應有的關愛和愛心。他會拒絕本該自己動手去做的事情,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超級懶惰癥”。

所以,要想培養(yǎng)出一個真正優(yōu)秀的孩子,就要放眼孩子的全面教育,別只盯在孩子的知識上。因為一個四體不勤、五谷不分,也不知道關愛和美德的人,學再多的知識,也是一些聰明的“殘疾”,哪里還能談得上優(yōu)秀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