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6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上,通過全球競聘當選為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第一位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的華裔科學家王曉東向媒體表達了一個心愿:待研究所全球招聘完成后,他自己也要關起門來搞研究,不為日?,嵤滤b絆。他還強調說:“科學家應該想大事,做大事,不能急功近利,我想創(chuàng)造這種境界?!弊鳛橐幻贻p的科學家,他清醒地看到急功近利所帶來的危害。同時,也說明科技界的浮躁現(xiàn)象早已不鮮見,所以,才有“創(chuàng)造這種境界”之說?! 〉拇_,高居廟堂的科學也受到了浮躁的“侵略”,浮躁就像一場瘟疫,襲擊了中國科技界??萍冀绲母≡暌咽枪J事實。
國內科技界最有影響力的《科技日報》和《科學時報》都曾先后大篇幅刊載文章,矛頭直指科技人員的“浮躁”現(xiàn)象。其中《科技日報》長篇評論稱之為“科技界流行的瘟疫”。中國科學院直屬報紙《科學時報》則刊出美國《科學》雜志對令一批“科學家”斯文掃地的方舟子的專訪。
除此之外,還有一系列已經揭露出來的造假事件。
留美學者、美國洛杉磯塞達西納醫(yī)學中心分子遺傳實驗室副主任、副教授陳曉寧攜帶多年研究的“科學成果”——三個基因庫回到北京。她將把這三大基因庫永久留在中國進行科研和相關的臨床診斷。媒體將陳曉寧譽為世界生物科學界頂尖級人物,并稱三大基因庫在世界上獨一無二,價值無法估量。而國內一些著名生物學家也站出來為陳曉寧喝彩。
陳曉寧剛被譽為“基因皇后”便受到海外學者的質疑:陳只有碩士學位,其副主任之職只是行政職務,也不可能是副教授,所謂三大基因庫也非價值無法估量,而是花4000美元就可買到,甚至可免費索取。此后又有數(shù)十位海外學者聯(lián)名抨擊陳曉寧“自我炒作”。
“基因皇后”事件結束不久,國內南北生物學家又為“核酸營養(yǎng)”展開交鋒,十余位專家甚至院士和國外諾貝爾獎獲得者也卷入其中。反對派指出“核酸”沒有營養(yǎng),對其產品的宣傳是商業(yè)騙局,美國早在20年前就司法判定了核酸營養(yǎng)是商業(yè)騙術。但支持者仍然堅持核酸營養(yǎng)研究是一項“新科學”。直到國家衛(wèi)生部宣布某核酸營養(yǎng)產品屬“擴大宣傳”,反對方才艱難地占據(jù)上風。
2003年,上海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留美海歸陳進,自稱“具有近十年在美國高校和著名半導體公司從事集成電路開發(fā)設計、生產和管理的直接經驗”。他把從美國買來的10片MOTOfreescale56800芯片改頭換面,謊稱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漢芯一號”,不僅“搞定”了國內集成電路行業(yè)知名專家,還以此為幌子,申請了數(shù)十個國家科研項目,騙取了多達上億元的科研基金。
中國工程院院士黃尚廉委員曾呼吁:“現(xiàn)在,浮躁、虛假已不是個別現(xiàn)象。立項、研究試驗、論文撰寫、結題驗收、成果鑒定、申報獎勵、科技評獎、人才遴選等科技活動的全過程,都表現(xiàn)出浮躁虛假現(xiàn)象,我們絕對不能再等閑視之了?!彼麑萍蓟顒尤^程做了詳細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