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修每天的任務是打掃老人院的五個廁所,陪老人散步、聊天。老人吃飯不用馬修管,由老人院的服務員管。馬修自己提出陪最困難的老人散步。由于他服務的老人已經(jīng)90多歲,說話有困難,馬修要非常耐心,要適應聽懂他的話,并且能使老人高興。馬修說,為了使老人高興,他每天回家都看書,看專業(yè)書,看故事。馬修大學剛畢業(yè),學的是歷史,老人原來是一位地理科學家。為了增長自己的知識,馬修買來許多關(guān)于地理的書,這樣就可以與老人對話。同時,馬修也向老人講述許多有趣的歷史故事,老人年紀大了,有時故事聽到一半,就睡著了,馬修下次很耐心地接著講。
我問馬修,當你推著老人散步時,你經(jīng)常想什么?他說,我什么都不能想,全神貫注于老人,老人年紀大了,身體不太好,我不能走神,老人精神好時,我還要與他聊天。我問他,你不覺得每天如此很沒意思嗎?他說,我覺得很有意思,因為老人就是將來的我。
馬修已經(jīng)決定把自己的社工時間再延長半年,他說,做社工可以鍛煉人,將來工作了,你會很珍惜時間,會認真做好每一份工作。馬修告訴我,完成社工義務后,他還要繼續(xù)讀書,將來希望到國外去工作,也可能會到中國。
后來我再也沒有見到馬修。但是,作為一個年輕人,他給我說了那么多深刻的話,使我很難忘卻他。一個帥小伙,真誠的表情,推著輪椅,耐心地照顧老人,那就像一幅油畫,深深地刻在我的記憶里。
我國作為一個人口眾多的發(fā)展中大國,在建立使人人能夠共享保障的社會福利制度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社會保障制度需要的不僅僅是資金的支持,同時也需要人的社會責任、社會義務的道德支持。我認為,我國向老齡化社會邁進的速度很快,家庭的養(yǎng)老職能越來越弱,勢必要走社會化養(yǎng)老的道路。在我國也要盡早建立社工服務志愿者制度,這樣既可以減緩養(yǎng)生壓力,也可以培養(yǎng)人的社會道德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