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我不是韓國問題專家,出于說不上來的原因,我卻與韓國問題結下了不解之緣。韓國是我出訪最多的國家,曾因東亞展望小組的工作,東亞自貿區(qū)專家組的工作(中國牽頭第一期研究,韓國牽頭第二期研究)與許多韓國朋友多年共事,目前,我擔任由兩國領導人提議建立的中韓戰(zhàn)略伙伴關系聯(lián)合專家委員會中方執(zhí)行主席,對未來的中韓關系發(fā)展進行研究。
多年的交往,我有深刻的體會,韓國人有一種很強的吃苦耐勞、奮發(fā)圖強精神,他們善于學習,肯于鉆研,在短短的幾十年里,讓一個曾經很落后的國家進入了發(fā)達國家的門檻,在一些領域創(chuàng)造了享譽世界的成績(像電子產業(yè)、電視?。?,這很不容易。但是,韓國人也很自負,有時心胸不那么寬廣,生怕別人超過自己,與他們打起交道來,有時不那么順氣。
中國與朝鮮半島山水相連,無論歷史還是現(xiàn)在,都有特殊關系。近代以來,我國的重大利益,甚至關系到生死存亡的大事,許多都涉及朝鮮半島。如今,朝鮮半島的對抗仍沒有終止,燃起戰(zhàn)火的火種還在,不管發(fā)生什么事,我們都難以袖手旁觀,盡管中國為緩和局勢,推動朝鮮半島的和平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是,局勢還是很令人擔憂的。
金大中走了,也許他帶著遺憾,帶著傷感,但人總是要走的。我經常在想,人,不管你地位多高,從生到死,這個歷程走完不容易。能當上國家最高領導的人畢竟不多,大多數(shù)人是普通的人,各為自己的一生奔波,也為自己的理想、夢想奮斗,有的成功了,成了名人、權貴,有的不怎么成功,是一般的老百姓,不管怎么樣,都會在歷史上留下痕跡。只不過有的人留下的痕跡深,為人所記,而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那些遺痕很淺,很快會被歷史的車輪碾平,成為鋪墊路基的微粒細沫,不過,即便是微粒細沫,當陽光燦爛的時候,它們也會閃出五顏六色的光來,只不過由于太多,分不清是哪一顆閃的光罷了。
金大中走了,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它是韓國的,也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