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我愛五指山(1)

西游無間道 作者:江南老孫


1

莽莽荒原上,颯颯的北風吹起漫天黃沙,連續(xù)敲擊著一個枯槁的僧人。天色因沙而陰,晦冥如同黑夜降臨,間或摻雜著幾聲梟鳥的悲啼。

想起在長安城中曾經的錦衣玉食,以及與大唐貞觀皇帝結拜的風光,僧人不禁苦笑起來,手捻臨行前觀音所贈的十八粒菩提珠串,口中默念“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按情,他是通過層層海選加PK,征服了所有的毒舌評委,自愿前往西天靈山大雷音寺求取真經,乃光大釋門、無比榮耀之事;依理,他是自幼出家,久經佛門熏陶,斷無懊悔欲返之念。今天這是這么了,居然六根重生,不得清凈,心頭的嗔恚源源不斷地涌出。按照《大乘五蘊論》的說法,嗔起于“有情樂作損害為性”,道理他都明白,就是無法克破心頭的那一點魔障。

絕不僅僅是懼怕艱險這么簡單。

江湖上,自從他踏上取經路開始,便很自然地流傳出這樣一個說法:唐僧其實也不是憑真本事奪冠而出,而是有很深的裙帶關系使然。那就是,他其實是西天大老板如來最為得意的弟子金蟬子轉世,因此在奪冠之路上得到幕后總指揮觀音的幫助良多,早就已經是內定的第一名了。的確,超女快男、星光大道和達人秀之路有這么好走的嗎?如果沒有幕后強大的推手相助,想要通過所謂的二十進十、十進七、七進四、四進三再到一步步攀至事業(yè)巔峰,上演一出灰姑娘穿上水晶鞋后變公主的大逆轉童話,簡直就是難于上青天。換上他是落選者,他也會接受這樣說法的。慢慢地,唐僧由抗拒而默認,或許事實真相真是如此?只是他卻怎么也想不起來前世的任何一點影子。待到了靈山面見世尊時,一定要整個明白。

既是如來青睞,為何又要將他放逐塵世,飽受父喪母辱之苦?

既是釋門慈悲,為何又不攜經東來普度,反要世人艱辛求取?

“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未來果,今生作者是”,唐僧閉上眼睛,一邊念經堅志,一邊躑躅前行。反正漫無邊際的荒原上,連塊小石子也沒有,早就被亙古而來的凄厲北風吹為齏粉了,睜眼閉眼都是一樣。就這樣,閉眼念經地走了半天后,一抬眼皮,已經走到了一座連綿寬廣的赤赭色大山腳下。

山有五峰高聳,稀稀拉拉點綴著一些低矮的雜樹,立在荒原上突兀無比,仿佛飛來之物。若是換上別的山,哪怕搬來一座珠穆朗瑪也會被亙古而來的風沙夷為平地。

觀其形狀,這一定就是觀音菩薩私下里給他詳細描述過多次的五指山了。想不到這么快就出現(xiàn)。唐僧知道,這座山對他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關乎他能否順利完成去西天取經的使命。爬上這座山后,他就將不是一個人去戰(zhàn)斗了。

山雖高聳,爬起來卻似有助力,無比輕松,似乎幾步就已登頂。唐僧在中間的山峰上,不費力地就尋到了寫有“唵嘛呢叭咪”的金貼。金貼畢竟是如來的佛筆,盡管歷經五百年的日曬雨淋、風侵沙蝕,卻歷久彌新,依舊閃耀著并不張揚的金光。

首睹如來真跡,唐僧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與歡喜,曲膝拜了下去,心中流淌著一股溫馨的旋律:我愛五指山的小雜樹,如來曾在樹下埋炸藥;我愛五指山的大石頭,如來曾在石上把字題……

三拜之后,唐僧大步上前將金貼揭了下來。

2

西天,大雷音寺。

如來端坐蓮臺,細聽著觀音長安之行的匯報。如來是個思維縝密、意志堅定的領導,計劃一向制訂得周詳,連細節(jié)都逐一考慮其中。觀音是他最得力的部下,神通廣大倒在其次,關鍵在于人緣好、口碑佳,在西天的精心包裝策劃下,一段段救苦救難的傳奇故事在凡夫俗子們之間口口相傳,已經隱隱然成了西天在東土地球的形象代言人。多少東土民眾,就是從信奉慈悲濟世的觀音菩薩開始,對西天產生濃厚的信仰。

如來一直有個宏偉之極的大計劃,就是讓他的佛法涵蓋所有大千世界。地球是這個宇宙中人氣最為旺盛的地方,如能虔心于他,對于順利推進他的計劃具備非常大的戰(zhàn)略意義??上У氖?,東土地球又是玉帝自修道以來最為傳統(tǒng)的勢力范圍,苦心經營了多年并看得很緊,一向對傳統(tǒng)的道法推崇備至。無數(shù)次陸續(xù)的滲透,雖然零打碎敲地建了一些廟宇,發(fā)展了一些信眾,但都是只及皮毛、不達根本。東土從達官貴人到平頭百姓,依然以拜玉帝的為主、為多。甚至還發(fā)生了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兩次滅佛的事件。一時間,融佛焚經,驅僧破塔,寶剎伽蘭皆為俗宅,沙門釋種悉作白衣。依如來的無上法力,自然可以施展霹靂手段快速地遏制這些逆流,但是天庭方面豈能袖手旁觀?

況且,形骸易滅,人心難收。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