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黑白道臭味相投 研討會魚目混珠
毛三給二狗子帶來一個誘人消息,邀請二狗子以民間研究者的身份參加“契丹民族的起源與消失研討會”,這讓二狗子感到十分榮幸。研討會讓二狗子聽得目瞪口呆。遺憾的是,專家們對他感興趣的遼墓只字不提,更不用說盜墓了。
二狗子受到驚嚇后,很快恢復了“元氣”。正當他對“土龍”上的古墓神不知、鬼不覺地被盜挖而感到疑惑時,毛三給他帶來了一個令他十分動心的消息。
這是他第一次正面接觸毛三,以前劉香在黃禿子家里見過,回家也跟他提過毛三這個人形象如何,把毛三說得一無是處,但是,眼前毛三那一幅精瘦、賊眼的長相,倒沒給二狗子留下什么反感的印象,反而認為很有“個性”,正所謂王八瞅綠豆——對眼兒了。
他之所以對毛三產(chǎn)生好感,是因為毛三帶給他的消息很是誘人,在毛三手里拿著的那張邀請函上,白紙黑字清清楚楚地寫著由當?shù)剡|文化研究會舉辦的“契丹民族的起源與消失研討會”允許民間研究者參加。
“你想去嗎,大哥?”毛三瀟灑地甩了一下長長的頭發(fā)問二狗子。
二狗子似呼有些擔憂:“像我這樣的,能參加嗎?”
毛三摘掉墨鏡,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二狗子:“大哥,我家親戚都是當官兒的,要不然這消息我能得到嗎?難得的機會啊,像您這樣對歷史文化有研究的人,在民間可不多啊,再說這次研討會還要邀請許多文史專家呢,如果您能參加,一定會受益。我能找到您這樣的民間人士,多不容易啊?!?/p>
二狗子心里一琢磨,覺得毛三說的也有幾分道理,人家毛三的親戚都是當官兒的,能夠給咱送這消息來,說明對自己高看一眼,咱也不能辜負了人家的一片好心,看樣子毛三并不像劉香說得那樣壞,人不可貌相嘛。再說,參加與契丹民族有關的研討會肯定會談到遼墓,說不定在會上還能得到一些遼墓的相關知識呢。
最后,他決定以民間研究者的身份和毛三一起參加研討會,隨后把時間、地點都向毛三問明白了,接著回家和劉香商量一下。
回到家里,他琢磨了半天才跟劉香開口,意思是說上級黨委、政府對他很重視,對他長期以來在民間深入研究歷史文化,尤其是遼文化給予了充分肯定,特意邀請他去參加一個研討會,這可是他風光的好機會啊。
“你去可以,家里可沒錢?!眲⑾憔瓦@話。
滿心歡喜的二狗子好像被澆了滿身涼水,心里的熱乎勁兒一下子涼半截。是啊,沒錢怎么去啊,路費、住宿都得花錢,吃飯可以不用花錢,人家研究會給安排一頓飯,那路費、住宿怎么也得一、二百元吧?!他聽說黃軍臨走時給家里留下500元錢,估計這會兒也沒花掉呢,要不然去黃禿子家先借200元……
“要借你自己去借,我可張不開嘴。”劉香說。
一心要參加研討會的二狗子,眼下是豁出去了,就是借錢也要參加這個研討會。他認為,自己多年來對馬家燒鍋周邊的古墓、風水、古遺址頗有研究,參加這樣規(guī)格的會議也是夠格的,即使是去了一句話不說,聽聽專家的發(fā)言也一定會受益匪淺。
可他哪里知道,毛三之所以讓他參加會議,是他千辛萬苦打聽到二狗子對歷史文化的特殊愛好,才把邀請函讓二狗子看的,眼下他需要二狗子這樣一個幫手。毛三分析,對歷史有研究的人,必定對古代人物了如指掌,對歷史人物了如指掌,必定對歷史人物死后埋葬在哪里略知一二,尤其是身處遼文化的發(fā)源地,像二狗子這樣隱藏在民間的“專家”對墓葬的了解更現(xiàn)實、更接近。最值得他慶幸的是這次會議允許民間人士參加,對他來說,正中他的下懷。
在借錢的時候,黃禿子一百個支持他,像這樣的事兒,說不定哪一天人家二狗子被什么部門看重,拿去當個“專家、顧問”那也不是不可能的,眼下參加這個會議就是一個“前兆”啊??此莻€高興勁兒,都要把二狗子忽悠迷糊了。沒成想,二鳳往外掏錢的時候,甩出這樣一句話:“這可是鉆天柳插雞毛——一步登天啊?!?/p>
二狗子有些不好意思:“看我姐說的,我就是一個農(nóng)民嘛,什么登天不登天的?!?/p>
二鳳把二百元錢遞給二狗子:“這可是我們家安裝電話的錢,別耽誤我們家安裝電話?!?/p>
……
話說這二狗子如期參加了這個由當?shù)剡|文化研究會舉辦的“契丹民族的起源與消失研討會”,毛三也作為民間代表參加了這個會議。會議的組織者特意解釋說:為什么讓民間的一些研究者來參加會議呢,目的就是了解散落在民間的文化遺存,更好地推動本地遼文化的研究。
半天的研討會,讓二狗子聽的是目瞪口呆,在二狗子之流的眼里,專家不愧是專家啊,人家把那些二狗子不了解的東西研究的那個透徹,令二狗子佩服的五體投地。關于契丹民族的起源,一位專家這樣說,契丹的本意是“鑌鐵”,也就是堅固的意思。契丹這個民族在歷史上是一個剽悍勇猛的民族,早在1400多年前,契丹人作為一個北方民族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魏書》中了。契丹民族的特點就是兵強馬壯、驍勇善戰(zhàn)。有一位名叫耶律阿保機的部落首領統(tǒng)一了契丹各部,于公元916年建立了契丹國,五十年后,也就是947年改國號為大遼。大遼王朝最強盛時期,曾經(jīng)雄霸中國半壁江山,疆域北到外興安嶺、貝加爾湖一帶,東臨庫頁島,西跨阿爾泰山,南抵河北和山西北部,可謂疆域廣闊、氣壯山河。專家說,契丹帝國在中國北部持續(xù)存在了200多年,與宋朝形成南北對峙的格局。在此期間,中原地區(qū)通往西方的絲綢之路被阻斷,以至亞歐大陸中西部國家誤以為整個中國都在契丹的統(tǒng)治之下。于是呢,契丹成了全中國的代稱。西方有一個名叫馬可?波羅的人,曾在他的游記里第一次向西方介紹東方時,就是以契丹來命名中國的。時至今日,在斯拉夫語國家中,仍然稱中國為“契丹”。契丹民族不但創(chuàng)造了強大的軍事王國,而且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文化,遼寺和遼塔就是其文明程度的體現(xiàn)。至今在黃河以北地區(qū)保存下來的古佛寺和佛塔,有的始建于遼代,有的在遼代翻修過。它們巍峨雄偉,歷經(jīng)千年風雨依然堅固挺拔?,F(xiàn)在,上京城也有南、北二塔,歷經(jīng)多次地震依然安然無恙。其中一座位于上京城址東南約4公里的山坡上,俗稱南塔,此塔為八角密檐式,殘高約25米,尚存7層塔身及塔基,塔剎及檐椽都已塌毀。塔身第1層每面鑲嵌高浮雕石刻佛、菩薩、天王、力士和飛天像。塔東南約50米處有遼代開悟寺遺址,此塔當是開悟寺塔。另一座位于上京城城內(nèi),俗稱北塔,為六角密檐式,僅存5層塔身,相傳是遼代寶積寺塔。不難看出,創(chuàng)造如此輝煌文明的民族,一定有著相當?shù)慕?jīng)濟基礎和雄厚的工程技術力量。同時,也可以看出契丹王朝對各種文化兼收并蓄,除了大量吸收中原漢族人才以外,還通過和宋朝的貿(mào)易獲得先進的生產(chǎn)技術。專家說,契丹這個馬背上的梟雄,確實在中國北方開創(chuàng)過一派繁華的時代。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如此強大的帝國,竟如同過眼煙云一般在天邊的地平線上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契丹人怎么就消失了呢?二狗子在過去的研究中只是側(cè)重于古墓,對契丹帝國的神秘消失卻是一知半解,只知道一個毫無根據(jù)的傳說:說,有一位男子騎著一匹白馬自潢河而來,也就是西拉木倫河,另一位女子則乘青牛自上河而來,就是老哈河。二者相遇,結(jié)為配偶,生了8個兒子。后來,他們的8個兒子分別繁衍為8個部落,逐漸發(fā)展成為后來的契丹。二狗子覺得這個傳說好像是杜撰的,一點沒有可信度。
參加完會議,他帶著一些資料決定目睹一下大遼都城的風采,遺憾的是,當他來到大遺址上時,只看到了殘垣斷墻,城內(nèi)雜草叢生,一片荒蕪。
據(jù)二狗子手中的資料記載,大遼都城由皇城和漢城組成。城墻周長約6400米,均為夯土板筑?;食窃诒保猿史叫?,現(xiàn)存3座城門,城墻上筑有馬面,城門外有甕城。大內(nèi)位于皇城中部,其正中偏北部有前方后圓的氈殿形基址和官衙基址。皇城北部為空曠平坦地帶,推測為氈帳區(qū)。城東南為官署、府第、廟宇和作坊區(qū)。在城內(nèi)西部發(fā)現(xiàn)的窯址,既生產(chǎn)典型遼風格的瓷器,也生產(chǎn)精致的仿定窯白瓷。漢城在南,是漢、渤海、回鶻等族和掠來的工匠居住的地方。其北墻即皇城南墻?,F(xiàn)存4門,城墻低矮,城內(nèi)遺跡大部被白音郭勒河沖毀。大遼都城保留了許多游牧風習,具有典型契丹族特色。極注重防御,有完整的城防設施。分為南北城,反映了契丹統(tǒng)治者對被統(tǒng)治民族的防范。嘿嘿,二狗子對照資料上說的,站在城墻上找了半天也沒看出個模樣來。
資料稱,皇城位于大遼都城的北部,是契丹統(tǒng)治者居住區(qū)域,也是初筑的皇都。東、南、北 3墻都呈直線,各長約1500米,西墻中段位于小土崗頂部,南、北兩端向內(nèi)曲折,全長約1850米,東、西、北 3墻中部殘存有門址,并加筑甕城,各墻上殘存有馬面。西墻內(nèi)的山崗頂部,有一組東向的建筑址,應是早期的宮殿遺跡,在此可以俯覽全城。崗下有一大道直向東門,推測皇城最初是以東門為正門。擴建漢城后,城內(nèi)主要建筑都改成南向,皇城南門改為正門。四面城門內(nèi)都有大街直通大內(nèi)宮墻外。大內(nèi)位于皇城中央部位,宮墻墻基已殘毀,大致探明約為長方形,周長約2000米。內(nèi)有宮殿、門闕、倉庫等建筑基址,其中有兩座大型宮殿,建筑在高約 4米的臺基上?;食悄喜坑胁灰?guī)整的街道及官署、府第、作坊和寺院基址,其中一座寺院內(nèi)殘存一軀殘高 米的石刻菩薩像,傳為天雄寺遺址?;食潜辈康貐^(qū)未發(fā)現(xiàn)建筑基址,應是文獻所載契丹貴族搭設氈帳的地帶。漢城位于南部,是漢、渤海、回鶻等族居住區(qū)域,其北墻即皇城南墻,東、南、西 3墻系擴筑。墻身較皇城低窄,殘墻最高3米,無馬面,現(xiàn)已無法探明原有6座城門的具體位置。原來流經(jīng)城南的小河,經(jīng)過多次改道,自城西南角穿過東北角,將城內(nèi)文化堆積層沖刷殆盡,僅余靠近皇城南門的小片地區(qū)。如今,大遼都城城墻已是殘垣斷壁,城內(nèi)早已夷為平地,甚是荒涼。
更令二狗子遺憾的是,本來想在會上意外得知一些古墓的消息,可是專家們對遼墓只字不提,更不用說盜墓了。令他欣喜的是結(jié)交了一個熱心的朋友毛三,人家毛三親自陪他在旅店住了一宿,第二天給他買了返程的車票,還親自把他送上了班車。
真是不可思議,會議的組織者竟然讓二狗子這等專門對古墓情有獨鐘的人參加研討會,當然,組織者的初衷和出發(fā)點是好的,不值得質(zhì)疑,但是卻給不法分子披上了一層華麗的外衣。就在陪二狗子住宿的旅店里,毛三就直截了當?shù)膯柖纷樱骸按蟾纾R家燒鍋附近哪兒還有古墓?”
二狗子早被毛三迷惑住了,不假思索的就告訴毛三風水溝有個“王墳”。
王墳?顧名思義,那一定是一個大王的古墳了——毛三這樣想。
接著,二狗子把自己如何研究風水溝“王墳”奉陵邑、“土龍”古墓被盜等情況都說給了毛三。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毛三也看出了二狗子對古墓的情有獨鐘,于是二人一拍即合,決定找個適當?shù)臅r候要去風水溝光顧一下“王墳”了。
回到馬家燒鍋后,二狗子走路都比以前挺直了,在村民眼里,他就是一個“歷史研究專家”,外加一個“風水先生”的稱號,誰家改建一個豬圈也得找他給看看方位是否正確,如此有“才能”的人怎能不讓人們高看一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