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智者(1)

影響你生命的12原型 作者:(美)卡羅爾·S.皮爾遜


 

統(tǒng)治者原型和魔術師原型都想操縱現(xiàn)實世界,將負面不好的環(huán)境改變?yōu)檎娣e極的。然而,智者原型卻很少或一點兒也不想去操縱或改變現(xiàn)實世界,他只想了解世界。智者原型的使命,就是找到與自己、與世界、宇宙有關的真理。完全發(fā)展的智者原型,不僅追尋知識,更要求得到智慧,就如同這句格言所說的:“追求真理的人,真理會讓他得到自由?!?/p>

智者每日縈回于心的重大問題是:“什么是真理?”因此,他會像獵犬般偵察搜尋事物表面之下的真理。醫(yī)生、心理學家和所有的助人者,也都需有追尋真理的精神和行動,才能因應病人的實際情形給予適合的診斷和治療。咨詢顧問和經理在分析造成公司困難的真正原因,辨明公司真正的機會與長處時,也要有追尋真理的精神。學者則是典型的真理追尋者,他們的生活都奉獻在追求更高深的知識上。

也許生活中最自由自在的時刻,就是尋找到真理的時刻,它照亮了我們的生命、解開困惑、澄清心靈,使我們知道該做什么事。就好像酗酒者酒癮再犯時,便知道自己該尋求幫助;或是個人覺察到他因自身問題而無法體會愛和與人親近時,就是他體會到真理而知道該做什么的時刻。往往這些深刻的領悟能讓我們觀照到自己的自負與夸大,以及這種自負夸大如何限制了我們的生命和自由。智者原型幫助我們放下對自我的執(zhí)著,活出更真實的內在。面對生命的真理,能使人活得既有尊嚴又謙卑。

鍥而不舍

神話故事中,追尋真理的人所要面臨的挑戰(zhàn)是,要解開自己為何要生、別人為何要活以及宇宙為何存在的謎。然而,如果我們心智太過理性和一板一眼,我們就只能了解一小部分的真理,因為我們內在的智者有如古典神話中的卡桑德拉(Cassandra)一般,雖然能預言事實,卻無法被人接受和相信。大多數(shù)時候,智者會以謎語方式(如人面獅身獸,或導師以及禪師所使用的看似無解的公案)、金句格言(如耶穌和大多數(shù)的靈修導師的話)或是符號象征(如藝術家、詩人、能見未來者所使用)等方式來表達真理。

真理會以許多不同的方式表達,而追尋真理者也會學習如何通過不同的方法來追尋它。這就是為何在學校里,我們要學習不同的認知了解模式,并且探索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藝術、哲學和宗教。這也是為何我們要學習了解頭腦如何運作,以及如何站在不同的觀點來理解事情。

真理追尋者明白理論與實務配合的重要。我們不是用數(shù)學計量的方式認識上帝,也不是用祈禱或反省的方式了解人口統(tǒng)計。科學或許可以教導我們認識物質世界的真相,但它對人類真理的追尋卻毫無用處。

真理追尋者明白,追尋的模式往往預先注定了結果,答案往往依追尋的方向和探究的方法而有所不同。想除去自我的主觀意識相當困難,往往我們越想過濾掉它,它卻更控制了我們。

通常我們只有在開始探究真理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很少看到事情的真相。就某種程度而言,真理只是我們內在的投射。事實上,心理治療的主要貢獻就是幫助我們破除這些心理投射,使我們得以見到真理實相。

心靈追尋者以客觀冷靜的態(tài)度超越自我投射,使我們能經驗到真理,不管我們是否正處于學習階段、在思索人生下一步、或是在探索心靈,每個人內心中追尋真理的意念,都會希望我們能超越個體的有限性,以體驗某種客觀的真理事實。

當我們致力于心靈探索時,想直接體驗絕對真理的我們,卻常覺得氣餒。各種不同的靈修方法,如猶太教、伊斯蘭教等,都鼓勵人慢慢來。事實上,所有這些探索絕對真理的靈修方法,都非常小心謹慎,以使未準備好的心靈不致在面對真理時狂喜失常。

在靜坐中,我們內在追求真理的智者,以一種超越思想、感情和欲望的態(tài)度,只是如如不動地觀照心念的起落。靜坐可以加強我們內在的客觀冷靜能力,使我們在面對內心深處的渴望和問題時,能不為所動。它讓我們知道,我們不是自己的思想,也不是自己的情感。因此我們不再是思想情緒的囚犯,不再聽任恐懼和欲望的指揮。有的時候,這個內在的觀察者,能讓我們自感情或思想中暫時釋放出來,并讓我們超越個人的心智和情感,而進入一個更原始的真實狀態(tài)。

借著這些靈修方法,人們首次體認到人類生命的極端主觀性,它能夠幫助我們接觸到自己內在、外在和宇宙的真實狀態(tài)。因為除非我們能認識到自己的主觀偏見,否則就無法超越個人界限而看到真理。這也就是為何想追尋真理的人,必須先探索自己心靈的原因。因為只有通過探索的歷程,我們才能找到自我(identity),并且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誰。

在探索的過程中,直到此刻,我們才能發(fā)現(xiàn)到個人的主觀真理,并將它表現(xiàn)出來。這時,真理的追尋者就應該超越個人,并與真理事實建立起關系。

在最近一次廣播節(jié)目中,我提到每一個人都有責任探索個人的內在,找到個人的真理。于是,一個人打電話來說,他不想只尋找“個人的真理”,他想尋找“絕對的”真理(The Truth)。其實我們每個人內在的智者所要追尋的,正是那絕對的真理。在剛開始追尋真理的天真階段,我們總以為要找到好老師、尋得正確的修行法門,或是相信老師所教導的和確實遵守修行法門是很簡單的事。一張汽車保險桿的貼紙上,有這樣的詞語:“上帝說的,我就相信,事情就是這樣?!?/p>

然而,越是深入追尋真理,真理就好像越來越復雜。由于認清了自己的主觀態(tài)度,追尋真理者會有一種謙虛的態(tài)度,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所看到的,不過是絕對真理的一小部分罷了。雖然我們渴望了解全部真相,但是我們永遠不可能真正達到這個夢想,因為沒有任何人可以以一己之力單獨做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