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都市》里,30多歲、漂亮能干的女律師米蘭達發(fā)現(xiàn)自己懷孕了,剛巧,她和同居男友分了手。
想到自己的卵子,可能已經(jīng)開始老化,再不生孩子,也許就會失去做母親的機會。雖然并沒有和誰結婚的打算,她還是欣喜無比地接受了懷孕的事實,決定將孩子生下來,做一個未婚的單身母親。
在美國,近年來,女性受高等教育的人數(shù),開始超過了男性。這不僅改變了很多女性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女性的婚戀觀念。
她們變得更獨立,更自主,更明白想要過得好,完全可以不需要依賴任何人,即便像米蘭達這樣,連孩子的父親,都可以放棄。
巧的是,這些年,中國的高等學校里,女生比例也在直線上升。很多專業(yè),碩士以上的學歷,女生還遠遠超過男生。
這股女性教育潮,為都市帶來了大批三高女性,高學歷、高收入、高年齡。她們全身心投入工作,在工作中尋找快樂和自我價值,競爭的激烈,讓她們也不敢輕易言嫁。
于是,和世界各地一樣,我們身邊也越來越多地看到,經(jīng)濟條件很好的的一些女性,因為工作或學習,錯過了戀愛、結婚的年齡,或是總也找不到合適的配偶,成了人們口中的“剩女?!?/p>
于是,和米蘭達一樣,我們也越來越多地看到,這些女性,在沒有婚姻的狀況下,勇敢地選擇生育,希望能做母親,養(yǎng)育孩子,并且,相信自己完全有能力,帶好孩子。
北京的金燕,就是這樣一個單身母親。
33歲時,她暫時放棄了結婚后再生孩子的想法,因為不想湊合婚姻,又不想耽誤自己合適的時機做母親,她選擇了試管。
捐精者是一位在校的大學生,花了將近20萬,來來回回大半年的時間后,金燕懷上了可愛的女兒。
之前并沒敢告訴父母,公司里同事見她身形已變,雖然詫異,卻并不多嘴去問。金燕特意去香港生了孩子,這才給父母打了一個電話,說生孩子了。如果他們愿意,可以來幫她帶,不愿意,她會請保姆。
父母又驚又慌,趕忙從南方來到北京。心里諸多的不放心,待見到粉嫩嫩的小孫女,一切都釋然了。他們理解金燕,安下心來,替她帶孩子。
一家人,住在金燕為生孩子,特意買的大房子里。她覺得很幸福,工作沒有耽誤,一直想做母親的愿望,也終于實現(xiàn)。
孩子以后該怎么辦?記者問她,她大了,問起父親,你怎么回答呢?
金燕覺得這根本不是問題。她說她會如實告訴女兒,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感受到愛。如果外公外婆和媽媽,都足夠愛她,她不會有什么缺憾的。
像金燕這樣勇敢的女性,生活中有,但并不多見。她的底氣,來自良好的教育和工作,來自較高的收入。更多的女性,會對做未婚單身母親,充滿疑慮。
也想在合適的年齡,在沒有結婚的情況下,生下自己的孩子。只是中國目前的環(huán)境,做單身母親,除了滿足自己母性的需要,是否對孩子足夠公平,又足夠好呢?
柏拉圖當年曾設想過,國家能成為一個“公共父親”。他的意思是,當國家越來越多地承擔起孩子的教育或是撫養(yǎng)義務時,婚姻制度就會崩潰。
歐洲的一些高福利國家,已經(jīng)是很稱職的“公共父親”了。國家對婦女和兒童的保護越好,婚姻制度受到的沖擊就越大,這類國家的結婚率,近年來已經(jīng)降得很低很低。
早在2001年,冰島每3個孩子中,就有兩個是非婚生子。冰島政府甚至要求西班牙政府給予補償,就因為冰島女子在西班牙度假時,帶回了太多的非婚子。
即便不是高福利國家,但經(jīng)濟程度較高的英國,也有個數(shù)據(jù),很能說明問題,當同居的男女有了孩子之后,女方結婚的愿望,反而下降了60%。在美國,所有可以確定孩子生父的單親母親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故意不告訴男方他是孩子的父親。這個母親寧可窮一點,也不愿意與他人分享她對孩子的愛。
這些事例,充分說明,經(jīng)濟越發(fā)達,文明程度越高,選擇做單身母親的女人,就會越多。
波伏娃曾呼吁女性“想生孩子就生吧,只是千萬別結婚,因為那是個陷阱?!碑敃r聽起來驚世駭俗,現(xiàn)在已然成真。正如目前看起來,大齡剩女想做單身母親的做法有點特立獨行,但隨著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這樣的女性,肯定會越來越多。
法國電影《生活的奇跡》,暗示了今后家庭新模式的可能形態(tài)。
女人和兩個前夫的5個孩子生活在一起,男朋友可以經(jīng)常來看她,兩個前夫也可以隨時來看孩子。3個男人,漸漸成了好朋友,和那個母親,以及5個孩子融洽相處。最后,男朋友還帶來了自己前女友的孩子——這個孩子,并不是他的親骨肉。
如此人情味濃郁的故事,其發(fā)生的前提,必須建立在有足夠經(jīng)濟支撐的基礎之上。而在當前的中國很不現(xiàn)實,在孩子最需要父母親的童年,有幾個人敢扔掉工作好幾年,專心在家里陪伴孩子?
何況,單身母親一旦扔掉工作,風險則變成了百分之百。
再者,現(xiàn)在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需要承擔的責任,實在太過重大,甚至你還不知道你做了什么,已經(jīng)影響到了他的一生。
如果像冰島那樣,三分之二的家庭,都沒有父親;三分之二的孩子,無論有沒有父親,都能過上足夠體面幸福的生活,做一個單親母親,將會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在中國,孩子長大以后,怎樣接受其他孩子的目光,又怎樣接受自己的非婚子的身份?
種種種種,都給目前中國單身女性未婚生子,帶來了一定的難度。除了需要一顆堅強、自信的心之外,還要改變看世俗生活的視角,才能夠克服足夠多的困難。
所以,不為自己,不為某個男人,只為了孩子,多問幾遍是否公平、是否足夠好,確實是必要的,也是應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