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便來了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和所有的同志一樣,我也經歷了十年的風風雨雨。幸非“長漢”,家又僻處城西小巷,未遭籍沒之災,書籍文稿賴以保存。四害既除,春回大地,我像被凍得半僵的蟲豸一樣,慢慢地舒展著足爪和翅翼。幾年之中,陸續(xù)做完幾件先前未了的工作——包括校改《古神話選釋》,增補《山海經校注》的“山經”部分,完成《中國神話傳說詞典》的編寫等。這以后,才從篋底翻檢出十多年前編寫的周秦傳說舊作,覺得某些部分還能有用,便下定決心,用了大半年的時間,從去年(一九八二年)下半年到今年(一九八三年)春初,將整個《中國古代神話》拆散開來,截長補短,又增加了一些新的材料,在剪刀和糨糊的幫助下,修修補補,終于完成了這部分篇凡七的《中國神話傳說》。為什么要把本書更名為《中國神話傳說》呢?因為本書補充的重點是在“周秦篇”部分,補充了近二十萬字。這些大都是帶有神話因素的傳說,和歷史也有相當關聯(lián),不像古代神話那樣更具有純粹神話的性質。循名責實,或者據(jù)實立名,應該加上“傳說”二字,才能更妥善準確地將它概括。所以書名就這樣更定了。
這次可說是最后一次較大的增補修訂,又從原來的三十萬字擴充到六十萬字光景,增加了約一倍的篇幅,比起一九五○年底所出的簡本,則增加的字數(shù)達七八倍,半生以來我整理中國神話的工作這回算是作了一個小小的總結。
這回增訂,全是就原來《中國古代神話》的格局整理編寫,各章都有增補。增補得最多的是原書第九、十章?!跋囊院蟮膫髡f”(上)、(下)部分,增補擴充成“夏殷篇”和“周秦篇”兩篇文字,共二十多萬字?!爸芮仄币蛟鲅a字數(shù)過多,不得不分為上、下兩篇?!棒嘤砥币蚍至枯^大,也只好分為上、下兩篇。由是從“導論篇”、“開辟篇”、“黃炎篇”、“堯舜篇”、“羿禹篇”、”夏殷篇”到“周秦篇”,篇名為七,實際凡九?!爸芮仄苯^大部分都是增補的。這樣,就從盤古開天辟地到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在歷史長河的肩架上,展現(xiàn)了形形色色的古代神話傳說,而它們先前本來是各不相干、斷簡零篇地散落在大量古書里的。這種整理編寫的嘗試,是否成功,現(xiàn)在還不能夠作出肯定或否定的預言,還要靠將來在群眾中實踐的證明——那就只好讓它去吧。
十年前,我在西安參觀過從秦始皇陵墓發(fā)掘出來陳列展覽的幾尊兵馬俑,從那種樸茂、雄健的藝術造型,以及各個兵馬俑表現(xiàn)出來的不同的栩栩如生的形姿,使我深深地感到我國古代文化基礎的宏偉、深厚。幾尊兵馬俑不過是未經發(fā)掘或未經整理的數(shù)千兵馬俑中的極小部分,即此已可略見秦代文化水平的一斑。這本書講的雖是從盤古到秦始皇的神話傳說,然而通過神話傳說三棱鏡的折射,也處處可以見到我國古代歷史文化的影像。希望此書多少能起到一點像兵馬俑那樣的作用,使人受到想象的啟示、感情的激發(fā),從古代文化的滋育中精神振奮地走我們自己的新路子,能如此,則著者微薄的愿望就算是達到了。
一九八三年二月十一日,春節(jié)前夕,于成都;同年九月二日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