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書評2

中國憑什么勝出 作者:丁建中


將震動中國思想理論界的一本新書――《中國憑什么勝出?》評介

高峰(江蘇宏信控股集團董事長、高級經濟師)

中國思想理論界看似平靜,實則各種思潮潛流涌動,正面臨一次重大突破。當人們翹首以盼能夠撥云見日、展現(xiàn)中國光明未來的思想理論時,當代中國出版社2011年12月出版的《中國憑什么勝出?》一書橫空出世了。

該書作者丁建中,被稱為草根學者,是一位具有學術志趣和世界眼光的普通業(yè)余學者。他長期生活在中國基層,卻敢于并善于研究中國改革過程中的若干重大問題,敢于并善于以懷疑一切、批判一切的科學精神,對待前人的理論成果。正是基于對真理的強烈渴求和對社會實踐追本窮源的執(zhí)著興趣,他在近20年創(chuàng)作出200多萬字的學術論文和專著,其代表作是《新資本論》(2003)、《人本論》(2005)兩本專著。這兩部專著是姊妹篇,是在有批判地繼承馬克思《資本論》以及其它西方經典著作基礎上,創(chuàng)立的新的價值理論、資本理論和社會發(fā)展理論。其理論內核正是《中國憑什么勝出?》加以運用的“三本論”。

如果說《新資本論》、《人本論》是較為嚴謹?shù)淖x者面較窄的純粹學術著作,那么《中國憑什么勝出?》就是一部綜合性通俗讀物,其對經濟、政治、文化、軍事,以及內政、外交無不涉及,普通讀者一看就能懂。閱讀此書,仿佛是經歷一次思想探險,也仿佛是參加一次精神盛宴,可獲得意料不到的思想沖擊和精神享受。

該書封底的三句話,高度概括了全書的內容:

從文明視角解讀當今中國困惑和中國崛起根源

求證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綜合改革方略

探討消解美國霸權的中國全球戰(zhàn)略

該書獨特的文明視角即源于前面提到的“三本論”。所謂“三本論”,簡言之,就是人類生產依憑三大資本:地力資本(土地)、物力資本(生產資料)、人力資本(勞動力),社會經濟形態(tài)則依不同的資本形式占主導地位來劃分。當?shù)亓Y本占生產的主導地位時,就是地本經濟形態(tài)(地本文明),當物力資本占主導地位時,就是物本經濟形態(tài)(物本文明),當人力資本占主導地位時,就是人本經濟形態(tài)(人本文明)。三大經濟形態(tài)說或三大文明說直接以社會生產力為標準劃分不同的社會發(fā)展階段, 顛覆了以生產資料所有制劃分社會發(fā)展階段和社會性質的傳統(tǒng)理論。這一革命性的學說又恰恰是在堅持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礎上誕生的,因而仍然屬于馬克思主義學說范疇。

正是這個簡明、通俗的“三本論”或文明三部曲,破除了長期以來束縛人們思想的理論障礙,為重新認識中國和世界提供了新的范式和理論框架。

原來,蘇聯(lián)十月革命和中國革命的真正任務,并非推翻物本經濟形態(tài)(即傳統(tǒng)資本主義),而是推翻地本經濟形態(tài)(即傳統(tǒng)封建主義);前蘇聯(lián)及毛澤東時代的建設本質上是國家物本主義,即國家作為工業(yè)化的唯一組織者和責任人;而鄧小平主張的改革開放,實質是國家物本主義與私人物本主義并駕齊驅。單純的國家物本主義因其排斥私有產權和商品貨幣機制,在其完成歷史使命后即難以為繼,而國家物本主義與私人物本主義雙輪驅動的新體制,卻必須重建商品貨幣機制。中國改革開放之所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基本原因就是沖破所有制理論誤區(qū),以生產力為標準,使中國社會回歸正常的發(fā)展軌道,重新煥發(fā)出勃勃生機。

無論是毛澤東時代,還是鄧小平改革開放時代,中國歷史進程大體上是符合東方社會發(fā)展邏輯的。其邏輯就是,中國古代幾千年創(chuàng)造了舉世無雙的地本文明,但自身卻難以自發(fā)地走向新文明――物本文明,是西方吸足了來自東方的地本文明精華,創(chuàng)造出物本文明,并摧毀了中國地本文明的根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和建設就是補上物本文明之課,然后在充分吸收西方物本文明精華的基礎上,先于西方創(chuàng)建出新的文明――人本文明?,F(xiàn)在的西方,如同古代的中國,沉陷在自身文明的優(yōu)越感之中不能自拔,美國、歐洲都在原地打轉,這是中國另辟蹊徑、后來居上的歷史性機遇。

未來的中國道路或中國模式,就是在繼續(xù)挖掘來自西方的物本模式潛力的同時,構建人本模式,即揚棄物力資本主導生產、獨占利潤,變?yōu)槿肆Y本主導生產、各資本所有者分享利潤。獨占變?yōu)榉窒?,壟斷變?yōu)楣礁偁?,就可突?%與99%尖銳對立的僵化社會結構,逐步形成以中產階層為社會主體的橄欖型社會。橄欖型社會就是機會均等、分配正義的人本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社會。

與人本經濟制度相對應,未來中國的政治模式,必定是人本政治模式。人本政治模式與實行一黨執(zhí)政還是多黨輪流執(zhí)政沒有必然聯(lián)系?!吨袊鴳{什么勝出?》第十三章為讀者展示了堅持共產黨一黨執(zhí)政,同時引入競選機制的中國式普選。作者認為,西方民主模式實質是物本政治模式,由于缺少經濟民主的支撐,公民的政治民主權利是空洞的、虛幻不實的,所謂民主最終淪落為“錢主”。西方政治和社會管理危機即根源于勞工大眾沒有憑借人力資本產權分享利潤的權利,仍是雇傭勞動者,受剝削者。中國必須而且能夠在西方之前普遍確立起勞工大眾的人力資本產權。其原因有三點:一是中國的人本理念(實質是人的平等和正義)有數(shù)千年的傳統(tǒng);二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弘揚勞工神圣,同時節(jié)制物力資本的貪婪;三是中國在明清時期的山西,就大面積地產生過原始版的“人本企業(yè)”,而改革開放以來,一大批銳意創(chuàng)新的中國企業(yè)已經自覺不自覺地創(chuàng)建出現(xiàn)代版的“人本企業(yè)”(盡管尚不規(guī)范),如聯(lián)想集團、阿里巴巴、華為等中國杰出企業(yè)。

除上述而外,該書還對文化、意識形態(tài)改革和創(chuàng)新,以及旨在消解美國霸權的中國全球戰(zhàn)略進行了深入探討。中國要依憑人本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超越西方物本文化(金錢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在國際上爭奪應有的話語權,用國與國之間平等、正義的人本原則或現(xiàn)代王道,抵御、消解美國的霸道。

總之,《中國憑什么勝出?》一書的主旨,就是中國通過構建系統(tǒng)的人本制度(將以人為本的政治口號落實到制度層面),根除權力不受制約導致的腐敗以及行業(yè)之間、勞資之間、城鄉(xiāng)之間分配不公導致的兩極分化,早日完成兩岸統(tǒng)一、中國崛起,并且在列國爭雄的新戰(zhàn)國時代全面勝出,進而引領世界走向大同,走向人本。

值得一提的是,該書有兩大特色:一是博采眾家之長,超越姓資姓社以及各學派之爭;精英派、民粹派、全盤西化派、崇古復古派、“左”派、“右”派各執(zhí)一詞的偏狹被合理揚棄,而其適當?shù)脑V求被加以綜合。二是該書恢宏的理論氣勢以及史詩般的文體,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和穿透力。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詩云:

領異標新二月花,

刪繁就簡三秋樹。

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揚州普通學人,受中國改革大潮的啟迪,數(shù)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創(chuàng)立出簡約、明晰的“三本論”,現(xiàn)在又以“三本論”為工具,為我們提供了制度創(chuàng)新、文化創(chuàng)新的標本――《中國憑什么勝出?》。一個新的思想天地,一個理論新大陸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這是值得中國思想理論界慶賀的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