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旗這四個人都看得呆了,根本不敢相信眼前所見。狐貍和狗本是天敵,狐貍連狗的氣味都難以接受,但或許是這老狐貍的崽子不久前死了,母性的本能讓它不忍心看小黑狗命喪火窟,又或許是要依靠眾人抵御狼群,總之冒著九死一生的危險,拼命把小狗叼到了高處。
漫天風雪之中,這只老狐貍和小黑狗,還有白旗小地主等四個人,伏在屯谷倉的夯土墻上,身后是烈火濃煙,周圍是多得數(shù)不清的餓狼,四個人心里明白已經(jīng)到窮途末路,都做好死的打算了,就在這么個時候,圍困屯谷倉的狼群忽然一陣大亂,白旗等人在高處看下去,只見茫茫風雪中跑來一群野狗,當前一條大黑犬,正是此前跑走的烏蘭,它身后是幾只與它種類相似的巨犬,最大的跟驢差不多,再往后跟著百余條普通的野狗,闖進狼群里到處亂咬,由于是從下風方向迂回過來,群狼并未發(fā)現(xiàn),等回過神來,已經(jīng)有一大片狼被野狗咬死了,其余的紛紛齜出獠牙,撲上去同那些野狗廝咬在一處。
白旗等人在屯谷倉的高處借著火光,能看到這場突如其來的惡戰(zhàn),他們曾經(jīng)聽說過北大荒邊緣的林海中,有成群出沒的野狗,大多是以前獵人或牧民丟棄的狗,隨著兵團開荒,這些野狗退進了森林深處,很少能再看到了,牧區(qū)的黑狗烏蘭似乎與野狗的首領相識,它察覺到狼群逼近17號農(nóng)場,明知自己抵擋不了,也無法及時搬來援兵,竟到林海深處找來了這群野狗,在千鈞一發(fā)的緊要關頭趕了回來。
為首那條巨犬猛如虎豹,身上被幾頭惡狼死死咬住了不撒嘴,身上鮮血淋漓,依然在狼群中縱橫來去,每一口咬出,那鋒利的牙刀就能切斷一頭惡狼的喉嚨,那只不能行走的狽和群狼的首領也讓它一口咬死了,直到身上的血流盡了才倒下。
狼群雖然兇惡,但一來猝不及防亂了陣腳,二來狽讓那巨犬給咬死了,頃刻間死傷無數(shù),其余的幾百頭餓狼嚇破了膽,只得四散退去,眨眼間消失在了暴風雪中,野狗也幾乎都死光了,這一場血戰(zhàn)殘酷至極,黑犬烏蘭也與一頭惡狼同歸于盡,一狼一犬咬住對方至死也不肯放松,荒原上橫七豎八的死狼死狗,這些尸體和鮮血很快就讓雪片掩埋住了。風雪呼嘯的北大荒17號農(nóng)場里,只剩下四個人以及一只老狐貍一條小黑狗還活著,老狐貍身上的毛被燒掉了好大一片,它頭也不回,拖著受傷的軀體消失在了茫茫風雪之中。
白旗等人死中得活,但凍得肢體麻木,勉強爬回地窩子,通過電臺求援,直到三天后狂風暴雪有所減弱,邊防軍的騎兵才趕來接應,穿越國境而來的狼群終于被全部剿滅,這四個人里小地主傷得最重,腿部凍傷壞死,不得不做了截肢,好歹這條命是保住了。
西伯利亞平原上的狼群沒有天敵,也許這種說法并不準確,相傳蒙古有一種熊頭虎軀的巨犬,可以屠滅狼群,其血統(tǒng)極為古老,最初也是生活在西伯利亞,不過幾百年前在西伯利亞滅絕了,中國東北在五六十年代還能見到這樣的巨犬,這些年也看不到了。記得有本《犬經(jīng)》,曾詳細記載了各種各樣的犬
類,其總決為:白犬虎紋主富貴,若然臀白禍先招;渾身黑色全無白,兇邪遠逐不相擾;眉黑身白是禍胎,主人破財家道衰;入門不久家大亂,耗散黃金萬兩財;白犬黃眉宜淡色,逢兇化吉無蹤跡;若然兩道黃眉現(xiàn),諸吉不蹈禍自來;遍身白色尾頭黃,定主興隆大昌吉;此犬世間稀少有,興家發(fā)跡入門庭;黃黑原來各異形,白前二足主人旺;黑身本是邪妖怪,黃犬生成家道寧;黃犬黃眉生喜色,白絨獅犬世間多;黑絨烏犬主人富,未審斑獅意如何。古代有《貓經(jīng)》,也有《犬經(jīng)》,《貓經(jīng)》咱們就不提了,單說這本《犬經(jīng)》里除記載了各種各樣的犬類,還提到了有很多與狗相關的奇聞異事。
犬類按體型大小分為三類,最大的稱獒,中常的是犬,最小的才是狗,后來犬和狗逐漸被人們將稱呼混淆了,這三大類里又各分無數(shù)品種,獒有獒王,犬有犬王,《犬經(jīng)》有言:黃身白耳是犬王,能聚金珠萬兩財;舌上再加三點黑,出自靈山護佛門;此犬從來世間稀,風吹無淚更為奇;登山捕獵似虎狼,下海拎魚勝蛋拿。
除了好犬,當然也有惡犬,其中有一種敗主的妖狗,養(yǎng)之不吉,近之不祥,《犬經(jīng)》里說:白狗黑眉身帶綸,吉去兇來時不息;衣冠盜竊四鄉(xiāng)井,變做主人奸主母。聊齋和包公案里都有“妖狗”的故事,情節(jié)也差不多。
《犬經(jīng)》里最后一篇是“義犬”,不是指某種犬叫這個名字,而是收錄了古往今來許多忠犬護家救主的傳說,比如有一則救主狗:頭似葫蘆耳似鈴,圓珠光亮迥無瑕;蜂腰乍背聲如吼,尾若拖綸身若蝦;此犬原來得為上,不比村莊守家門;曾隨獵戶荒郊外,但見狐騷獲捉拿;某日登山臨曠野,火燒林內(nèi)起烈焰;主人睡臥半山坡,酒醉不知骨肉焦;此犬世間稀罕有,高聲嘹亮喊喧嘩;主人沉睡不知曉,四足不停爪亂扒;刨開土溝隔山火,泥漿水土并積砂;終身不惜艱辛力,搭救主人正是它。這是說有條獵犬隨主人進山,主人喝醉了酣睡不醒,獵犬發(fā)現(xiàn)起了山火,招呼主人不起,此犬頗通靈性,在主人身邊挖出一條隔火溝,救主美名流傳天下。
再有一則申冤狗:絨毛斑犬尾如球,跟隨主人去買油;路遇強徒刀砍死,尸骨埋在荒野丘;咬牙切齒含悲淚,為主申冤要報仇;跟到賊家方駐足,知其下落轉(zhuǎn)回頭;一路急走歸家內(nèi),跪見主母淚雙流;主母不明是何意,忙呼仆婦問因由;畜生何事泣悲涕,在我跟前亂磕頭;抑或途中遇兇險,定是你主被人謀;狗帶主母出家去,尋尸報官找賊門;清官勘問無差錯,明正典刑斬賊頭;遂料此犬天下少,究明主兇報冤仇。
《犬經(jīng)》里此類記載非常多,關于犬的品種也很全面,幾乎囊括了古代中國所有的名犬,不過東北這種近似怪獸的巨犬,卻在《犬經(jīng)》里找不到半個字,顯然是來自異域,自古被荒原上的獵人視為“魔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