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2 把握當下,佛在祇園(2)

愿力的奇跡 作者:馬明博


據佛教《僧祇律》記載,“一剎那即為一念,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二十彈指為一羅預。二十羅預為一須臾,一日一夜為三十須臾?!闭沾擞嬎悖豁汈?8分鐘,一羅預為144秒,一彈指為7.2秒,一瞬為0.36秒,一剎那為0.018秒。也就是說,在一秒鐘內,人的心里會接連生起56個念頭。

行為心理學認為,念頭不斷累積會形成想法,想法不斷累積會形成行動,行動不斷累積會形成習慣,習慣不斷累積會形成性格,而性格即命運。佛教哲學則認為“命自我立”,即命運掌握在每個人自己的手里,改變命運的原理與方法,即觀照心念。如把人心比作池塘,每生起一個積極的、樂觀的念頭,則一念一蓮花;每生起一個消極的、悲觀的念頭,則一念一荊棘。

我們的心地,是開滿微妙香潔的蓮花,還是長滿制造苦楚的荊棘?這一切,完全取決于我們自己的心。

如果能夠活在當下,把握好當下一念,一念一蓮花,處處蓮花開,則與佛同心,如“佛在祇園”。

祇園寺依山就勢而建,布局曲折多變,殿堂結構精妙,整體氣宇軒昂。寺院面朝九華街,借民居式的山門、過道、庭院,擁松林、溪流等天然景致,營構出一方引人入勝的叢林雅境。從荷塘到山門,有一條石浮雕甬道,每一塊石頭的兩端刻著兩個相連的古銅錢圖案,大概取意于“給孤獨長者布金鋪地”的典故。

祇園寺的山門,斜對著九華山開山祖寺 化城寺。據介紹,以化城寺為中心,環(huán)狀的九華街上,很多寺廟的門都像祇園寺一樣朝向化城寺。從空中看,這些寺廟整體如一朵蓮花。

走進祇園寺,發(fā)現這里正在做水陸法會。在寺中各個殿堂隨喜參觀時,發(fā)現各個殿堂都有僧人念經。我與南泉、南溪朝寺外走時,看到大殿一側的上坡石階上,坐著一個年輕的僧人。他沒有參與莊嚴的法會,而是遠遠地坐在殿外,孤獨地想著心事。

藏學法師曾這樣描述九華街,“遠來的香客為了幾毛錢,她們在大街上跟生意人爭紅了臉,罵生意人只認錢不認人;在寺院里做功德,她們將全部積蓄都拿出,卻抱怨自己力不足、心不誠。街頭的磁卡電話僧人打得最多,誰也說不清電話那頭是什么地方、什么人?!?/p>

這位孤獨的僧人,他在考慮什么呢?

走出祇園寺,體會到山門有些狹窄。整座寺院像一把紫砂壺,腹大口小。這也恰好,腹大能容,裝下整個法界;口小慎出,法音利益眾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