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那么,是什么導致了惡的產生?惡的精神基礎和心理根源是什么?
惡產生于人的幾乎與生俱來的消極欲望和野蠻沖動,例如,貪婪和虛榮。外部的制約機制和懲戒機制的失效,會進一步導致人們的內心生活的混亂,容易造成道德約束感的喪失,從而造成惡的普遍泛濫。別爾嘉耶夫專門研究過惡的問題。關于惡的產生,他發(fā)現了這樣一個秘密:非理性的自由是惡的本源。在他看來,自由的本質就是非理性的,因此,它“既能生善,也能生惡。但是如果因為自由能夠生惡而拒絕自由,就會產生更多惡。因為只有自由的善才是善,受美德誘惑的強制和奴役是反基督的惡。全部疑難、矛盾和奧秘就在這里?!保▌e爾嘉耶夫著,于培才譯:《文化的哲學》,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8頁)。人類的悲劇性處境,也許就在于他不能不追求自由,卻又不能理性而正當地利用自由。自由指向解放,但卻導致奴役。獲得自由之后的傲慢與自負,很容易使人放縱,使人墮入惡的深淵,“結果是,自由變成放縱,放縱產生惡,惡招致犯罪,犯罪按其內在必然性,必遭懲罰?!保ā段幕恼軐W》,第48頁)而從宗教的角度來看,人生來有罪,因為他必然作惡:“惡與人相關,只有人能夠作惡并承擔惡果。非人格的力量不可能為惡承擔責任,不可能成為惡的本源。……如果在深度向度中存在人、人格,惡就擁有內在的本原,它就不可能是外部環(huán)境偶然條件的結果?!保ā段幕恼軐W》,第49頁)這樣的思想,深刻得使人恐懼,正確得使人害怕。
與別爾嘉耶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不同,無神論者拒絕按照如此簡單的方式觀察和認知惡,因為,惡固然是一個與人性相關的心理學現象,但也是一個與“外部環(huán)境”密切相關的社會學現象。也就是說,在不同的“外部環(huán)境”里,會產生不同的權力和不同形態(tài)的惡。在極端異常的“外部環(huán)境”里,失去制衡的權力,往往不可避免地淪為可怕的惡勢力,常常會給人們帶來巨大的災難,會給人們的心靈造成強烈而持久的恐懼感。所以,在所有的邪惡中,由“外部環(huán)境”造成的權力之惡不僅是最可怕的,也是最難對付的。
文學與“外部環(huán)境”和權力之惡的遭遇和沖突幾乎是難以避免的。由于富有憐憫心和同情心,由于對正義的本能的熱愛和忠誠,文學對一切形式的邪惡都非常敏感,都難以忍受。對抗包括暴政在內的邪惡,注定是文學的責任和使命。如果說,俄羅斯作家在對抗邪惡方面所表現出的態(tài)度異乎尋常地堅定和勇敢,那么,索爾仁尼琴則是其中的一個令人敬仰、堪稱楷模的偉大代表。索爾仁尼琴可能會同意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惡與人相關”的觀點,但不會同意僅僅在宗教的狹隘范疇里,靜態(tài)地封閉地來談論惡,來敘述惡。他似乎更傾向于這樣來認識惡:不同的文化環(huán)境和制度模式有著完全不同的作惡方式,也產生不同形態(tài)的惡的后果。在《古拉格群島》中,他反復對比契訶夫筆下的薩哈林島流放犯與古拉格群島的“澤克族”的境遇的不同,似乎就是為了說明惡也有文明形態(tài)上的差別。
在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們的“黃金時代”,權力之惡固然也是普遍存在的,迫害無辜者的事情時有發(fā)生,在監(jiān)獄里虐待犯人的事情,也并不少見。但是,權力在作惡的時候,還是表現出一種良心上的不安和道德上的克制,“在那個時代道德還沒有被認為是相對的,而善惡是單純地由心靈來區(qū)分的”(《古拉格群島》,群眾出版社1996年,上冊,第157頁),所以,苦役犯的勞動時間被嚴格限定在八個小時之內,“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待過的鄂木斯克苦役監(jiān)獄,任何一個讀者都很容易判明,那里干脆是在吃閑飯。勞動輕松愉快。獄方甚至讓他們穿上白色亞麻布衣褲!……‘死屋’的苦役犯們下工以后還在監(jiān)獄大院里長時間遛彎。說明他們并沒有累得半死不活!其實,書刊檢查機關不想讓《死屋手記》出版,是因為擔心陀思妥耶夫斯基描寫的生活之輕快不利于阻止人們犯罪。于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專為檢查機關補寫了一些新篇章,指出苦役生活畢竟是艱苦的!”(《古拉格群島》,中冊,第189頁)其實,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敘述里,苦役犯的生活也是痛苦的,因為,除了強制性勞動,他們還必須過令人反感的“集體生活”。但是,很多時候,犯人們還是被當做人來對待,尤其是到了圣誕節(jié),他們會吃到很好的飯食,會體驗到節(jié)日的快樂:“查點囚犯人數的值日官走進來向全體犯人祝賀節(jié)日。囚犯們也同樣友好地回答他。……在晨霧中,囚犯們披著短皮襖在院子里竄來竄去,大家都奔向伙房。也有少數人已去過酒保那里了,這都是一些性情急躁的人。一般來說,大家都舉止端正,態(tài)度溫和,而且顯得格外彬彬有禮。”(陀思妥耶夫斯基:《死屋手記》,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170頁)更為重要的是,囚犯與外部世界的正常聯系并沒被切斷,也就是說,他們不是被完全與世隔絕地關押起來。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有機會正常地感受來自社會的關愛。施舍品送來了?!八蛠淼氖┥崞泛芏?,其中有面包圈兒、面包、奶渣餅、油煎餅、千層餅、小油煎餅以及其他各種甜食。我相信全城所有的商人和小市民家庭中的主婦沒有一個不送面食到監(jiān)獄來的,他們都向這些‘不幸的人’和囚犯們祝賀偉大的節(jié)日?!斒┥崞范嗟蕉逊e如山的時候,便把每個獄室的頭目叫去,由他們在各獄室之間平均分配。沒有爭吵,也沒有謾罵;分得誠實、公平。”(《死屋手記》,第172頁)神甫也來了,他捧著圣水和十字架,在圣像前做完祈禱并唱完贊美歌以后,人人都懷著真誠的虔敬心來吻十字架。這時候,要塞司令也趕到了?!耙玖钌钍芪覀兊膼鄞骱妥鹁?。他由少校陪伴著巡視了每個獄室,向大家祝賀節(jié)日,然后到廚房嘗了嘗犯人喝的菜湯。菜湯十分香甜:為了祝賀這個節(jié)日,給每個囚犯配了一磅牛肉。此外,還有澆了很多奶油的黍米飯?!保ā端牢菔钟洝?,第173頁)也許,正是這種“輕快”的甚至不乏“幸福感”的敘述,使書報檢查機關擔心《死屋手記》的出版“不利于阻止人們犯罪”,因為,它會使人們對監(jiān)獄生活產生誤解,使人們把溫情的感化當成監(jiān)獄生活的全部,卻忘記了懲罰也是監(jiān)獄的一部分,忘記了司法機關之所以囚禁一個犯罪的人,就是因為要通過限制自由等懲罰措施來威懾犯罪者,從而保障人們免遭不法分子的侵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