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愷撒的死并沒有逆轉古羅馬向帝制轉變的過程——此時,愷撒勢力建立帝制已經(jīng)是順理成章的事?! ?/p>
愷撒死后,其臂膀安東尼與雷必達立即從城外調(diào)兵,準備進城復仇。城內(nèi)支持和反對愷撒的勢力發(fā)生激烈爭執(zhí),最終達成協(xié)議:既不宣布愷撒為暴君,也不懲罰兇手。不過在愷撒火化之后,愷撒的追隨者沖進兇手家里,主謀逃往希臘?! ?/p>
愷撒死時,其指定繼承人、18歲的屋大維(公元前63年—公元14年)正在外訓練騎兵。他的回歸及繼承愷撒權力,令已經(jīng)處于權力頂峰的安東尼非常不爽——安東尼比屋大維大了20歲,雷必達則比屋大維大了26歲?! ?/p>
安東尼開始排擠屋大維,年輕的屋大維也慢慢積蓄自己的力量。愷撒死后第二年,40歲的安東尼出任高盧總督——就是愷撒以前干過的職務,上任后立馬在高盧南部屯重兵,直接威脅羅馬。而此時尚處于弱勢的屋大維則得到了長老院的支持,成為副執(zhí)政官,領兵與安東尼決戰(zhàn)——第一戰(zhàn)安東尼敗退,進入北高盧與雷必達會合?! ?/p>
屋大維的勝利,讓羅馬長老院又想起了當年在高盧戰(zhàn)爭中積累起實力的愷撒——屋大維再這么勝下去,豈不是又一個愷撒?考慮到這兒,長老院立馬剝奪了屋大維的兵權。但年輕的屋大維沒有束手聽令,而是立馬領著8個軍團逼宮羅馬。長老院不得不選其為執(zhí)政官。
這時,龐培的余部,亦是刺殺愷撒的主謀卡烏西斯和布魯圖斯,在東方行省集結了20個軍團的兵力,準備殺回羅馬奪回政權。
而此時單以屋大維的實力,顯然在對陣這20個軍團時,沒有把握?! ?/p>
相比龐培的余部,雷必達、安東尼的威脅自然要小許多。經(jīng)過一番磋商,三人于公元前43年達成協(xié)議,結成同盟,史稱“后三巨頭”。三人同時任執(zhí)政官,任期5年,各率5個軍團。安東尼占有高盧地區(qū),屋大維統(tǒng)領北非沿地中海岸的阿非利加、西西里島、撒丁島等,而西班牙半島領土則分給雷必達。所領15個軍團共駐羅馬,約定由年長的雷必達留守羅馬,其余兩人率兵東征?! ?/p>
次年秋,安東尼和屋大維領19個軍團約10萬人東征,在愛琴海北岸峽谷,與小亞細亞上的敵軍對峙不久,將其擊敗。安東尼繼續(xù)領兵東進亞洲,屋大維則返回羅馬,對付在西西里島上興風作浪的龐培之子。但隨即碰上了羅馬內(nèi)戰(zhàn)——安東尼之弟乘虛攻下羅馬,不過很快便被屋大維所破?! ?/p>
此戰(zhàn)后,安東尼停止東征,回到羅馬,三巨頭重新劃分勢力:安東尼統(tǒng)領自意大利半島東部的亞得里亞海至西亞兩河流域的所有領土,包括以前的馬其頓王國、希臘、小亞細亞諸國,并負責防守及進攻西亞的帕提亞王國;屋大維統(tǒng)領高盧、西班牙半島;防守羅馬不力的雷必達,則被擠到了北非;至于羅馬,則由三人共管。
公元前38年,屋大維聯(lián)合雷必達,歷經(jīng)三年,將據(jù)守西西里的小龐培擊敗,小龐培東逃投奔安東尼,被殺。西西里大勝后,屋大維和雷必達發(fā)生糾紛,雷必達大敗,屋大維將原屬雷必達的北非也納入自己的控制范圍。雷必達并未被殺,而是擔任祭司之虛職,直到死去?! ?/p>
拿到東方各行省巨大地盤的安東尼,東征帕提亞占不到任何便宜,隨即轉向攻打帕提亞北部的亞美尼亞并將其征服,而后南下埃及,進入亞歷山大城,于公元前32年,與愷撒的舊情人、當時的埃及女王結婚,并且在遺囑中,將北非的利比亞和西亞的敘利亞、腓尼基等地,割給自己的新婚妻子?! ?/p>
屋大維志在一統(tǒng)古羅馬,與安東尼之戰(zhàn)勢在必行?! ?/p>
公元前31年,屋大維領兵8萬人、戰(zhàn)艦400艘,兵出希臘。安東尼和埃及女王點步兵10萬人、騎兵15000人、戰(zhàn)船500艘迎擊。9月,雙方在希臘西海岸交手。激戰(zhàn)之中,埃及女王為保存實力,中途撤退,已經(jīng)52歲的安東尼見狀亦追上去,屋大維大勝?! ?/p>
次年夏,屋大維直指埃及,圍困亞歷山大城。安東尼及埃及女王自殺,屋大維拿下托勒密王朝。至此,亞歷山大的龐大帝國除了帕提亞人所占的亞洲部分外,盡歸羅馬。而屋大維之實力已無人能撼動。公元前27年,羅馬長老院授予屋大維“奧古斯都”(意為至尊至圣,與中國的皇帝相當)稱號,后世的古羅馬帝王亦稱“奧古斯都”。
至此,古羅馬共和時代結束,帝國時代實至名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