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1年2月,蒙古騎兵開到波蘭東部的維斯杜拉河附近,這條河是一馬平川的波蘭不多的可以加以利用的軍事屏障。不過,此時正值嚴冬冰期,幸運的蒙古人很快就于2月13日成功渡河?! ?/p>
在蒙古人從東方帶來的攻城武器面前,波蘭人的城堡很難久守,蒙古人一路殺至波蘭西境。此時歐洲流行的是重裝騎兵,機動性差,主要用于多兵種聯(lián)合作戰(zhàn)。而蒙古軍隊則是輕裝出陣,只有一個小小的頭盔來保護頭部,這在機動性上有很大的優(yōu)勢。并且蒙古普遍采用復(fù)合弓,射程可達270米之遙,一旦和敵軍拉開距離,這種強弓的威力將占據(jù)很大優(yōu)勢?! ?/p>
重裝騎兵極差的機動性和優(yōu)良的近身防御能力,適合其在短距離列陣作戰(zhàn)中發(fā)揮。而機動性強的蒙古軍隊完全沒有重裝騎兵那種整齊的隊形,往往是雜亂無章地出現(xiàn)。但這樣的松散模式,極適合進行遠距離迂回、包抄戰(zhàn)術(shù)——波蘭聯(lián)軍就是這樣鉆進蒙古人的圈套?! ?/p>
然而在察合臺長子拜答爾被捷克敢死隊所殺后,北路軍沒有了主心骨,便穿過捷克,與南路的拔都部隊會合。捷克逃過一劫?! ?/p>
南路的拔都部隊入侵匈牙利的原因是,匈牙利國王貝拉四世接納了從蒙古人手上逃走的欽察人。
1241年3月,蒙古騎兵進入一望無際的中歐平原,出現(xiàn)在布達佩斯城下,將歐洲重裝騎兵引入沼澤而后圍殲。整個歐洲只剩下奧地利、德國、法國等幾個西歐國家沒有在蒙古人的統(tǒng)治之下。
法國國王和奧地利國王緊張地盯著多瑙河防線,等待著與蒙古大軍的廝殺?! ?/p>
如果窩闊臺不是死于這一年,并且如果蒙古沒有舉辦庫里臺大會選舉新大汗這一老規(guī)矩的話,誰也不知道歐洲會在蒙古鐵騎下變成何種格局?! ?/p>
1242年,拔都開始撤兵,蒙古第二次西征結(jié)束?! ?/p>
重生的匈牙利人修建了牢固的城防,用來抵御蒙古鐵騎的再度到來。這道城墻雖然沒在蒙古軍隊身上發(fā)揮作用,但后來很好地抵御了穆斯林。
這一場蒙古狂風令整個歐洲陷入不安,匈牙利歷史學家福馬在他的《編年史》中這樣描寫蒙古人的入侵:
這些人個頭不高,但胸膛寬闊,他們的相貌十分嚇人:臉部扁平,不長胡子,鼻子粗而寬,兩只眼睛很小,彼此離得很遠……韃靼人的箭要比我們的長四指。他們的旗幟是黑色的,上面飄著幾縷馬鬃毛?! ?/p>
韃靼人騎馬常常不用鞍子。他們的馬個頭小而結(jié)實,慣于長途跋涉,善于忍饑挨餓。這些馬雖然沒有釘馬掌,但是上山下山像山羊一樣輕盈,連續(xù)奔波三天之后,只需要休息片刻,補充少許飼料,又可以作戰(zhàn)了。韃靼士兵對食物也沒有什么要求,他們不吃糧食,吃的是肉食、馬奶和血。
韃靼人帶著許多俘虜,人數(shù)最多的武裝起來的庫曼人(欽察人),他們驅(qū)趕著庫曼人打頭陣,如果發(fā)現(xiàn)有人不拼命沖殺,就把這些人殺死。而他們自己是不愿意首先投入戰(zhàn)斗的?! ?/p>
幾乎沒有一條河流能夠阻擋他們,他們借助于吹滿氣的皮筏子或者葦草扎成的小筏子渡河。他們的行軍帳篷用布料或者皮革縫制而成。韃靼大軍雖然人數(shù)眾多,但是他們營地中卻不曾有過怨言,也不曾有過紛爭。他們每個人都能吃苦耐勞,英勇作戰(zhàn)。
1241年,窩闊臺病重,詔令其子貴由班師。貴由正在途中,窩闊臺已亡。因窩闊臺孫子年幼,袒護貴由的乃馬真后于1242年春稱制,欲等其歸來后讓其繼位。而術(shù)赤之子拔都此時聲望最高,其與貴由不睦,以至貴由不能順利繼位,只能由乃馬真后繼續(xù)攝政。到公元1246年,拔都方派人出席,經(jīng)乃馬真后力爭,貴由方登位為新大汗。但由此,蒙古帝國內(nèi)部矛盾越來越激烈。公元1247年,貴由派野里知帶兵西征,統(tǒng)治波斯地區(qū),與拔都抗衡。次年貴由死,一場內(nèi)亂方得避免。
貴由死后,諸皇族并未按其遺囑讓其子孫繼位,而是在拔都的提議下,由拖雷之子蒙哥于公元1251年繼位。蒙哥坐穩(wěn)大汗之位后,便積極籌劃進一步擴張。由于是同母兄弟,忽必烈、旭烈兀都得到積極的培植。忽必烈負責中國事務(wù),旭烈兀則成為西征大軍的統(tǒng)帥?! ?/p>
1252年,蒙古帝國的第三次大規(guī)模西征開始,先頭部隊12萬人。次年,旭烈兀率主力軍出發(fā)渡過阿姆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