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登臺亮相(5)

實話實說紅舞臺 作者:顧保孜


戚本禹的文章,那邏輯頗為奇妙:他引用列寧的話,“知識分子的特點就是敏感”。戚本禹認為,吳晗正是依照“自己特殊的階級敏感性”,“預知”了廬山會議,所以“提前”寫了為彭德懷“翻案”的《海瑞罷官》。這兩篇文章比起姚文元的更明目張膽,陰險毒辣,為吳晗定下了與彭德懷罷官一樣的罪。其實,揪住吳晗不放的真正意圖在于,通過批判吳晗,揭出“三家村”,通過“三家村”,揭出“彭羅楊陸”,再通過“彭羅楊陸”,揭出“中共黨內最大的走資派劉少奇”。

為了達到這個陰險的目的,吳晗便平白無故地遭受打擊迫害,成了“文化大革命”開場祭旗的犧牲品。

5月8日,《解放軍報》以顯著位置刊登署名為“高炬”的《向反黨反社會主義的黑線開火》的文章,《光明日報》也在顯著位置刊載了署名為“何明”即關鋒的《擦亮眼睛,辨別真假》的文章。僅隔兩天,姚文元在上海《解放日報》、《文匯報》上拋出《評“三家村”》等文,交織成一張猛烈的火力網(wǎng),射向北京市委。與此同時,《紅旗》雜志、《人民日報》聯(lián)名以編輯部名義發(fā)表題為《偉大的歷史文件》的社論,說“彭真反革命修正主義集團破產(chǎn)了,這是一個突破口”,一語道破了天機。原來江青之流在組織姚文元《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時,“斗爭”目標就已經(jīng)定好了,吳晗只不過是一系列突破口中的第一個突破口而已。至于《海瑞罷官》的要害問題,完全是由“斗爭”目標需要而決定的。江青曾經(jīng)興奮地狂叫:“一個叫吳晗的挖出來,以后就是一堆??!”林彪在中共九大報告上說:“對《海瑞罷官》等大毒草的批判,鋒芒所向,直指修正主義集團的巢穴——劉少奇控制下的那個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的‘獨立王國’,即舊北京市委?!?

批判“三家村”的同時,吳晗和他的家人也被推到了生死的邊緣。他們幾乎是在轉眼的工夫,生殺大權已操于人手了。他們面對的是眾目睽睽的鄙視,到處是如雷貫耳的聲討。整個院子里貼滿了“絞死”、“砸爛”的大標語。吳晗三天兩頭被拉出去批斗,原來演講的會堂成為批斗他的地方,那些洗耳恭聽的學子變成了拳打腳踢的“武夫”,無情慘烈的批斗并沒有換來家人的安全。

吳晗的家被清洗過好多次。他從青年時期節(jié)衣縮食積攢收藏了一生的珍本古書全部被抄走了;記錄著吳晗、袁震夫婦一輩子點點滴滴血汗的勞動的卡片也抄走了;他們辛勤勞動的成果——全部手稿,其中有發(fā)表過的,也有未發(fā)表的,也一頁不剩地抄走了;珍藏的文物字畫抄走了;毛主席、周恩來、郭沫若等人和吳晗書信往來的手跡也抄走了;外國友人送給吳晗的禮品被當做“四舊”砸爛了;電視機也不能幸免;就連女兒三歲起畫的圖畫,也在那些人“這是什么玩意”的斥罵聲里付之一炬。

批斗最后升級為入獄。吳晗被捕入獄的第二個月,妻子袁震又遭到江青一伙的迫害。她因為替吳晗說了幾句公道話,就被打成“右派”,送進了“勞改隊”。袁震本來就是個體弱多病、一直病休在家的人,過去熱天還穿棉袍子,現(xiàn)在卻住進了又潮又濕的舊浴池,在熬過一個潮濕的夏天和一個寒冷的冬天之后,雙腿癱瘓了??蓻]有大夫敢為她治病。1969年春天,女兒小彥和兒子吳彰高興地把母親接回家,以為母子以后可以團聚了,誰知這竟是他們母子團聚的最后一個夜晚。當天夜里,袁震的病情加重。送到醫(yī)院后,醫(yī)生聽說是吳晗的妻子,怕劃不清政治界線,不敢進行搶救。袁震含恨而去,永遠離開了這個曾經(jīng)寄托希望卻飽受屈辱的土地。

袁震的慘死,對吳晗打擊很大,他的處境也更加艱難。堅持氣節(jié)的吳晗不愿茍且偷生,在妻子離世半年后,于1969年10月11日含冤去世。

留下兩個失去父母的孩子相依為命,姐姐小彥原來天性活潑開朗,由于父母慘死的過度刺激和對父母強烈的思念,精神再也支撐不住,崩潰了、失常了,被送進精神病院。1976年9月23日,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剛滿22歲的小彥用自己的死向萬惡的“四人幫”提出最強烈的抗議。一個原本幸福的家,破了,三條人命,亡了。

吳晗無過,吳晗含冤,因為一個歷史劇,他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如果回顧十年“文革”歲月,吳晗的悲慘命運只是一個縮影,全中國人民付出的沉重代價,恐怕幾個十年都難以償還和消除。

江青的《紀要》誓與彭真的《提綱》抗衡。林彪的介入和毛澤東的默許,“文化大革命”不可避免地爆發(fā)了

就在“包圍網(wǎng)”漸漸緊縮之際,結網(wǎng)人的陰謀并沒有結束。

1966年2月,在錦江飯店小禮堂里,江青召開了特殊的座談會,與會者包括她自己在內不過五個人。

這個小小的座談會,便產(chǎn)生了后來的著名文件——《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開的部隊文藝工作座談會紀要》。兩個多月后——1966年4月10日,這個文件以中共中央文件印發(fā)全黨。這個座談會的創(chuàng)意誕生在大年初一的這一天,即1966年1月21日,丙午年正月初一。江青的轎車,出現(xiàn)在林彪當時下榻的蘇州。她是從上海趕到這里,專程向林彪拜年。

林彪,正處于直線上升中的人物。1958年5月25日召開的中共八屆五中全會上,林彪被增選為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進入了領導核心。緊接著,隨著彭德懷在廬山會議上遭到批判,林彪取代了他,出任國防部部長。不多日,又被任命為中央軍委副主席,主持軍委常委工作。出于彼此的政治需要,通過這次“拜年”,江青和林彪一拍即合。就在江青離開蘇州不久,北京東城一條行人稀疏、名字怪僻的小胡同——拐棒胡同內的一座四合院響起了電話鈴聲。那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第一副主任劉志堅中將的住宅,電話來自蘇州“林辦”,那熟悉的女聲一聽便知是林彪之妻葉群。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