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9.應對臨終:個人如何給予幫助(9)

死亡課 作者:(美)查爾斯·科爾


病人的一些重要的決定時常會嚇我們一跳。他們寧愿要一只寵物陪伴,也不愿意親友來探訪。他們還可能依舊非常注重外表,甚至還在減肥。他們可能感覺與醫(yī)院的清潔工聊天比對著心理醫(yī)生舒服得多。他們可能很想吃快餐漢堡和薯條,也不愿意吃精心準備的營養(yǎng)餐。

這些反應再次提醒我們,臨終的人也是人。他們有自己的喜好。他們喜歡唱自己喜歡的歌,過自己喜歡的生活。但是這并不是在告訴我們就必須要完全被動地服從患者的意愿。我們可以給出建議,給出選擇,給他們機會。有時候,敦促比強迫他們做不愿意的事情要好。有經驗的護理者知道何時該堅持,何時該妥協(xié)。但是,說到底,決定權還在病人手里。

護理者還是得多聽取病人的意思,否則就很容易將自己的規(guī)劃強行施加給病人。當人們知道家里有人即將不久于人世,就有非常強烈的愿望想讓生活中的一切都好起來。盡管多數情況是不太可能的,但那時我們也不能說任何事情都是不可能的。只要病人還活著,我們就要盡力保證他的生活質量,要多與他接觸,而不是遠離他。

我們所做的一切并非是很重要的事情,但是問題關鍵在于我們在用行動證明我們的愛心。也許我們所做的事情不被理解,因為臨終的人有時心力交瘁而情緒暴躁。我們不要太在意自己受到的委屈,因為我們知道我們所做的一切是為了他人,而不是為了自己。

我們的出發(fā)點是病人的真實需求,而不是我們想當然的需求,同時我們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量力而為。與病人平等真誠地交談,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時而傾聽,時而微笑,不要過多地妄加評斷,有時候沉默的陪伴也是很好的。不要說些空洞敷衍的陳詞濫調。將自己對希望的向往傳遞給病人,讓病人心理越來越堅強。告訴病人你堅信他的生命非常有價值,非常值得珍惜。握住病人的手,當情緒已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時候,與病人一起哭泣也是感人至深的。

有效的溝通

在過去,我們總被教導不要與臨終的人們直接談論他們的病情,因為人們擔心這種直白有可能會使病人失去希望而想盡早結束生命。實際上,沒有證據證明這種事情真的會發(fā)生。有效的溝通是指對病人的需求給予回應,用溫暖的方式付諸行動。溝通的方式比溝通的內容要重要得多。

現在我們的社會鼓勵對病人講出病情的實情。因為大家開始明白溝通對理智地做出決定至關重要。如果溝通出現障礙,就會影響病人的決定,也就說不上對病人有很好的照顧了。而且,當今社會越來越注重病人的知情權和決定權。病人必須在了解真實情況以及治療程序和后果的情況下,才能決定是否接受治療。即使是在最可怕的情況下,我們也應該用體貼的方式告訴病人,獲得許可,這是對病人的尊重。

我們在這里可以舉出兩個有效溝通的例子。巴克曼提出了一套方案,用以幫助人們將壞消息告知病人。無論是對于得知實情的當事人,還是告知實情的人來說,這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下面就是這套方案的幾個步驟。它并不一定是普遍適用的,但是至少可以從大的方面上給予人們準備進行類似溝通的方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