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蓋蒂通過把“我的油田”變?yōu)椤按蠹业挠吞铩?,將工頭們的外部動機轉(zhuǎn)化為內(nèi)部動機,使得他們的斗志增加了。保羅·蓋蒂的案例告訴我們,為了讓對方為你努力,更為自己努力,你必須付出一定的代價。這也就是很多老板自以為是地叫囂著“你在為自己工作”,而員工們根本聽不進去的原因——他們并沒有得到實惠。而保羅·蓋蒂則分出了25%的收益!
沒有一個人是傻子!早在兩百年前,亞當·斯密在其大名鼎鼎的《國富論》中寫道: “每個人都在力圖應用他的資本,來使其產(chǎn)品能得到最大的價值。一般來說,他并不企圖增進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進的公共福利為多少。他所追求的僅僅是他個人的安樂,僅僅是他個人的利益。在這樣做時,有一只看不見的手引導他去促進一種目標,而這種目標絕不是他所追求的東西。由于追逐自己的利益,他經(jīng)常促進社會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進社會利益時所得到的效果大?!?/p>
即是說,人首先在追求自己的利益的前提下,才會順帶增進你的利益。如果你分明是讓對方實現(xiàn)你的目標,卻要讓他產(chǎn)生是在為自己奮斗的心理,你就必須讓他看到“雙贏”的切實利益。
◎讓他覺得你在設(shè)身處地為其著想
你若想讓對方按你的意愿和邏輯行事,最高明的途徑就是:你要表現(xiàn)出,你是在為他著想,而不僅僅是為了你自己。
按俗話講,就是“得了便宜賣乖”。明明是在求人,在占便宜,而給人的感覺卻是在施恩。賣乖計能得逞的關(guān)鍵在于,不讓自己的企圖明示于人,而是將其裝飾成對方的利益,使他在付出時看起來好像在幫別人的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