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德萊葉的挑戰(zhàn)(5)

德萊葉的電影 作者:(美)大衛(wèi)·波德維爾


傳統(tǒng)的審美觀讓我們執(zhí)著于作品本身,執(zhí)著于發(fā)掘它的內(nèi)容與意義。形式主義則主張“去通俗化”,也就是屏除習慣的理解方式,轉(zhuǎn)而關注形式對感知造成的阻礙,關注形式與命題的技巧,如維克托·什克洛夫斯基的形容,這是一種“疏離”。[1] 形式主義最重要的論點為,在文學的領域,文體會保持變化以避免已習慣化的感知,由此文學傳統(tǒng)不是一個沒有縫隙的連續(xù)體,在不斷出現(xiàn)的形式的斷點和變革之處,文學得到更新,在斷裂之后延續(xù)。這一結(jié)論,可推廣至繪畫、音樂和電影。我們所要關注的是一個關于形式的系統(tǒng),關于那些縫隙和斷點。正如什克洛夫斯基寫道:“藝術中存在秩序,但不是每一根萬神廟里的柱子都不偏不倚在它該在的那個點上,一如詩歌的韻律總是參差不齊?!盵2] 藝術總是考驗我們的想象力,在形式主義看來,藝術的本質(zhì)是掙扎,掙扎于內(nèi)容的恒一與形式的變革。

從媒介的角度研究電影,或許可視作形式主義的一塊試金石。長久以來對于電影的研究是文學式的,我們總是試圖“解讀”影片的文本,關注單個作品的故事內(nèi)容和主旨等,卻很少聚焦這一藝術的形式本身,聚焦因這“形式”而來的特有的審美體驗。

形式主義“去通俗化”的立場,以對于文體和命題技巧的研究,超越單純對于個體的探討,將幫助我們揭示作為系統(tǒng)的電影藝術,我們也將在這個系統(tǒng)中,找到德萊葉的位置。比起闡釋他作品中四維、五維的深意,我更希望看清他在影史中的一席之地,以及他帶來的沖撞與革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