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大使一番話,大家不禁唏噓,始知當年要進入以色列多么困難!我想大使不是揶揄我,而是為了以他和我們家庭一段離奇和有些心酸的經歷,證明今天以色列猶太民族的獨立和尊嚴,來之多么不易。
父親在他的自傳中也說,在他與我母親舉辦婚禮之前,我母親和他的所謂丈夫需要辦理離婚。猶太宗教把婚姻看做至高無上的事情,沒有拉比的批準,是絕對不能辦理離婚的;而拉比要批準離婚,他必定百分之百確認事情已經到了無可挽救的地步。母親的前夫同意辦理離婚,但是必須到另外一個城市履行手續(xù)。他沒有路費,只好由我父親資助才得以成行。父親、母親和母親的前夫向拉比說明了情況,拉比理解他們的處境,迅速而有效地盡守他的職責,批準雙方離婚并簽署了離婚書。
可是辦理離婚不但要有拉比的批準,還要有另外兩人從旁證明。我父親有兩位朋友答應前來佐證,但最后沒有到場。父親只好臨時跑到街上找人,他遇到的頭兩個路人居然同意陪他到拉比辦公室作證。多年過去了,我常想,這兩位年輕人是否知道,他們這一善舉成全了一對夫妻,而這對新人后來給以色列帶來了一位政府總理。
曾經在哈爾濱念書的母親,來到以色列以后在一家柑橘包裝場工作。她的任務是用一種特制的包裝紙將鮮果包上,保護果實不受霉菌侵蝕。來自哈爾濱心靈手巧的姑娘知道,她在以色列需要賣勁工作,并且很高興自己做到了。
我有時候會想,萬一母親的“丈夫”朋友不答應離婚呢?這并非完全不可能,試想我的母親是位美人。母親的名字叫“貝拉”,在一些國家的語言詞匯里意思是“美麗”。我的確以有一位美麗的母親而感到驕傲。
1930年12月31日,我父親踏上了返回以色列的漫漫征途,不久之后,我母親也追隨父親的足跡離開了哈爾濱。不過奧爾默特家族與中國的聯(lián)系并不因此結束。
奧爾默特家族的長途跋涉是猶太民族歷史長征洪流中的小小波瀾,千回百轉,它注定依照猶太民族生息繁衍和遷移的軌跡,找到自己的歸宿。
11 猶太人不會忘記
父母親回到巴勒斯坦,卻迎來了上世紀對猶太人來說最為悲慘黑暗的歲月。他們帶著新出生的第一個兒子亞伯拉罕,經受德國納粹分子瘋狂迫害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戰(zhàn)火的歷練。1939年大戰(zhàn)爆發(fā)時我三歲,1945年結束時我九歲。
不同的民族,同樣的苦難歷史
20世紀30至40年代,對世界、對猶太民族和中華民族來說是個災難深重的年代。
1933年希特勒登上元首寶座,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德國宣告投降時倒臺。希特勒贏得大選之后,立即對猶太人實施各種限制,繼而走到用煤氣爐從肉體上消滅猶太人的罪惡地步。1938年11月9日,發(fā)生臭名昭著的“水晶之夜”①“碎玻璃之夜”,德國納粹分子開始大規(guī)模摧殘猶太人,400座猶太教堂被燒,上萬家猶太人商店被砸,2萬猶太人被捕,3000人受傷,喪生者近百人!從此開啟了對猶太人滅絕人性的大迫害、大屠殺的序幕。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共有600萬猶太人被殺害,其中150萬人是兒童,這個數字是當時猶太人全部人口的一半!納粹分子在他們入侵和占領的國家里設立集中營,將猶太人投入其中,又由這里驅趕到煤氣爐毒死。僅在波蘭就有300萬猶太人被殺害。
中華民族也經歷了同樣一段痛苦和悲慘的歷史。就在“碎玻璃之夜”的前一年,1937年12月13日,日本人在中國南京實施大屠殺,倒在日本人屠刀之下的中國人達30萬!當猶太人在歐洲集中營被大批投入焚尸爐的時候,中國人在自己的土地上被活埋。二次大戰(zhàn)中猶太人死了600萬,中國人犧牲了8000萬!德國法西斯連同他們加在猶太人身上的災難,日本軍國主義連同他們對中國人民犯下的罪行,同樣被釘在人類歷史的恥辱架上。
在我年幼的心靈里,一直籠罩著殘酷的戰(zhàn)爭及猶太人民遭受苦難的陰影。在戰(zhàn)爭年代,生活十分艱難。后來父母經常提到,每次趕上父親進城,我們都哀求他帶些牛油回來,好讓母親在分給我們的面包上能抹上些牛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