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7—2008年第四次國際極地年(International Polar Year,英文簡稱IPY)活動開幕之際,中國科協(xié)和中國作協(xié)主辦的《十月》雜志《科技工作者紀事》欄目,邀我采寫記述中國南極科學考察的紀實文學。起初,我并沒有很強烈的感覺,然而,進入采訪之后,我的內心漸漸不平靜起來。
我發(fā)現(xiàn),中國確有這樣一個不為浮躁社會環(huán)境所動的特殊群體——南極科學考察者。他們不計個人得失,將生死置之度外,在沒有任何前人經驗可借鑒的情況下,僅憑借簡陋的設備,在先后十余年時間里,穿越氣候惡劣、風暴肆虐、兇險奇絕的冰雪極地,開辟了從東南極深入內陸腹地的地面通道,一條通往南極唯一外露巖石的地區(qū)格羅夫山,一條通往南極冰蓋最高點冰穹A,這兩條通道在極地考察史上科考價值極高。而最終,他們不僅代表中國、代表人類第一次登上了號稱“不可接近之極”的冰穹A,還在此建立了昆侖站——中國第三個南極科學考察站。此舉堪稱極地考察史上的里程碑。
1979年底,中國科學家受國家委派參加國外考察隊首次到南極考察;1985年中國科考隊在南極大陸西南邊緣的喬治王島南部登陸,建立了第一個科考站——長城站;1989年在東南極的拉斯曼丘陵地帶建立了第二個科考站——中山站;2009年中國成功地在南極冰蓋之巔建立了昆侖站,同時,還開辟了從中山站通往格羅夫山的地面走廊。整個時間跨度30年,而這30年正伴隨著我們國家改革開放的歷程。
回顧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進入南極國際事務和考察領域的進程是緩步漸進的,因為它不能不憑借國力增強和國運昌盛,更無法不倚仗改革開放和經濟騰飛,這逐步積累的成就也是中國和平崛起的絕好例證。
冰穹A的建站和格羅夫山考察,極大地提高了我國在南極考察事務中的國際地位,確立了中國在東南極,特別是冰穹A和格羅夫山地區(qū)的領先地位。這意味著,我國在冰穹A和格羅夫山擁有毋庸置疑的科研與權益優(yōu)先權。
南極是一個充滿奧秘的大陸,也是各個國家科學研究的競技場。一個國家在南極的地位,取決于這個國家對南極科學考察和研究的貢獻大小,它也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代表著一個國家參加國際事務的積極態(tài)度 。除此之外,中國人南極考察,至少還有下列原因:
一、與其他大陸相比,南極具有最多的未知之謎。而未知激發(fā)出的好奇心,是科學考察與研究的重要驅動力。南極科考活動極大地激發(fā)了中國科學家的科學激情和創(chuàng)造精神。
二、現(xiàn)已探明,南極蘊藏著極為豐富的自然資源,它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將為人類共同享用。
三、由于南極特殊的地理位置,人類在南極的一切活動,都具有極高的關注度。每一個國家的南極科考以及每一項科學發(fā)現(xiàn),都會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因而,南極科考活動關系到國家形象和民族尊嚴,對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具有重要意義。
四、南極匯聚了眾多科學前沿和人類關注的重大問題。極地科學考察涉及的內容極其廣泛,包括地質學、氣象學、冰川學、海洋學、生物學、高空大氣物理學、地球物理學、環(huán)境科學、人體生理醫(yī)學、隕石學以及天體化學等幾十個學科,尤其是近年來人類關注的環(huán)境變化、氣候變暖及人類活動對自然系統(tǒng)的影響等重大命題,在南極具有獨特的觀測和研究條件,因此南極被稱為人類科學圣地,南極科考和人類的命運息息相關。
五、南極科考極大地促進了科學普及,對于提升國民科學素質具有深遠的意義,其國民教育價值可與航空航天、繞月登月的重大科學活動相媲美。
六、南極提供了一個人類重新看待自己、理解自己的角度和方式。南極讓親臨者重歸“創(chuàng)世”狀態(tài),對于每一個科考隊員都意味著一次靈魂的洗禮。南極歸來者的思考方式和世界觀的改變,對整個人類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2007—2008年的國際極地年活動,得到中國政府的高度重視。中國不僅積極參與其中,還正式成立了IPY中國委員會,并制訂了規(guī)模巨大的南極普里茲灣—艾默里冰架—冰穹A的綜合斷面科學考察和研究計劃(The Prydz Bay, Amery Ice Shelf and Dome A Observatories,英文簡稱 PANDA即熊貓計劃),該計劃成為IPY核心科學計劃之一。IPY中國委員會同時啟動“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計劃”,該計劃由PANDA計劃、北冰洋考察計劃、國際合作計劃、公眾參與和數據共享計劃等組成。中國南極考察的決心和意志可窺一斑。
美國、俄羅斯、日本、法國、意大利和德國先后在南極內陸地區(qū)建立了科學考察站,我國是第七個建立內陸考察站的國家。而以昆侖站誕生為標志,意味著中國經過30年的努力,終成正果——當之無愧地進入南極考察領域的“第一方陣”,成為南極科考強國。
而這樣的結果,是什么樣的人在怎樣的情況下完成的?又是什么樣的人格、精神、氣質、熱情推動的?是基于何種目標的選擇?
為此,我徹夜難眠,奮筆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