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療另一個病人期間(姑且稱她為海倫),也出現(xiàn)過類似的戲劇化的轉(zhuǎn)折。海倫每周看病兩次,過了九個月,病情仍沒有起色,我對她本人也缺乏好感。相處了很長時間,她還是戴著厚厚的面具。我不清楚問題出在什么地方。我陷入了迷惑和懊惱之中,連續(xù)幾個晚上研究她的病例,卻沒有任何收獲。我惟一知道的是,海倫不信任我。她也抱怨我不關心她,甚至說我只關心她的錢。九個月后的一天,她在接受治療時說:“派克大夫,你無法想象我有多么沮喪。你不關心我,也不在乎我的感覺,你讓我怎么和你溝通呢?”
“海倫,”我回答說,“我覺得,應該是我們兩個都很沮喪。我不知道,你聽了我的話會怎么想,但是說實話,我從業(yè)十年來,你是最讓我頭痛的病人。我以前從未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和病人接觸過這么長時間,在治療上卻毫無進展。或許你覺得,我不是適合你的醫(yī)生。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不愿意半途而廢,可你的確讓我感到困惑。我想不通我們之間的合作到底出了什么問題?!?/p>
海倫突然露出了開心的笑容,“那么看起來,你還是關心我的?!彼f。
“呃?”我問。
“你不關心我,也就不致感到沮喪了?!?/p>
下一次見面時,海倫完全變了樣。她過去對很多事情避而不談,如今卻像換了一個人。她原原本本地告訴我,她以前的經(jīng)歷和感受。不到一個星期,我就找到了她的疾病的癥結,并且迅速確立了理想的治療方案。
我在治療中的反應,對海倫有著特別的意義。我做出恰當反應的前提,在于我們的交往越來越深入,在于我們都為治療付出了努力。心理治療最重要的原則之一,不是依靠單純的激勵,不是借助于任何“符咒”或采取特殊治療方式,而是醫(yī)生與病人之間,要彼此做出承諾,要進行卓絕的努力。治療者必須為了病人的成長而進行自我完善,承受沒有退路的風險。他們要始終如一地關心病人,愿意為此付出更多的精力。換句話說,真正的愛,是讓心理治療順利進行的最重要因素。
如今,西方的心理學著作,其數(shù)量之多,讓人眼花繚亂,卻大都忽視了“愛”這個題目。這實在令人難以置信。印度教派的智者指出:愛,是力量的來源。然而在西方心理學著作中,只有個別分析心理治療成敗得失的文章,才偶爾提到愛的問題。而且,它們頂多是提到“親切感”、“同情心”等特質(zhì)有助于心理治療取得成功?!皭邸边@個題目,似乎令心理學家們感到尷尬,以致極少提起。這種情形有諸多原因,原因之一是,我們常常把真正的愛與浪漫的愛混為一談。另外,我們偏重于所謂“科學治療”,認為它更加理性,更加具體,它是可以測量的一種治療方式,心理學當然也屬于科學治療的范疇。相對而言,愛是抽象的事物,是難以測量、超乎理性的事物,因此不能歸入科學治療之列。
專家們對“愛”閉口不談,還有另一個原因:他們認為醫(yī)生應同病人保持距離,這種傳統(tǒng)的治療觀念根深蒂固。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追隨者,對這一觀念的信奉程度,甚至有甚于弗洛伊德本人。根據(jù)他們的觀點,病人對醫(yī)生的愛都屬于“移情”,醫(yī)生對病人的愛則屬于“反移情”,都是不正常的現(xiàn)象,它們只能帶來更多的問題,應該竭力避免。
我認為這種觀點很荒謬。移情,一向被視為不恰當?shù)那楦蟹磻托睦碜饔?,但是,醫(yī)生在治療過程中,能連續(xù)幾個小時傾聽病人的心里話,他們既不隨意打斷病人,也決不妄下斷言,他們能夠給予病人從未有過的關心,大幅度減輕病人身心的痛苦,在這種情況下,病人愛上醫(yī)生,完全是正常的反應。而且,在相當多的情況下,移情的本質(zhì),決定了它可以阻止病人真正愛上醫(yī)生。畢竟,移情只是短暫的心理現(xiàn)象,可以使病人初次感受到情感的力量,從而更容易使治療產(chǎn)生效果。有的病人配合治療,聽從醫(yī)生的建議,并借助治療使心智成熟,醫(yī)生對這樣的病人具有好感乃至產(chǎn)生愛意,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沒有什么不妥之處。在治療中摻入親情成分,可使治療更有起色,此時,想必心理醫(yī)生對病人的愛,就如稱職的父母給予子女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