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馬克思之于中國的重要性(2)

大眾化的馬克思主義 作者:韋正翔


蘇聯(lián)給了我們一個難得的機遇。如果蘇聯(lián)不放棄馬克思主義,那中國就沒有這個機會,因為蘇聯(lián)比中國先接受馬克思主義,而且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也主要是從蘇聯(lián)學來的。如果說蘇聯(lián)依然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話,中國在社會主義國家中就不是領頭的,但蘇聯(lián)放棄馬克思主義后,我們只要把社會主義搞成功,中國就獨領風騷了,這種歷史機遇恰恰符合了中國跨越式的發(fā)展需求。如果中國完全模仿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那將永遠只是個模仿者,怎么能夠證明中華民族的偉大呢?

二 馬克思主義對于西方和中國哲學的超越

中國的下一個思想熱潮,一定會是馬克思熱。中國剛改革開放時的西方哲學熱和現(xiàn)在的國學熱都是虛熱。為什么說是虛熱呢?1978年后,出現(xiàn)過西方哲學熱。那時候學西方哲學很時髦,但是那個熱熱了半天,我這個學哲學的人,當時也很時髦地買了商務印書館翻譯的那套書,說實在的,還沒真看懂。翻譯出來的每個漢字都看懂了,但組織在一起說的是什么不明白,所以說是虛熱。你想我們搞專業(yè)的人都沒怎么讀懂,西方哲學怎么能影響中國呢?

首先你得真懂了,才能對人產(chǎn)生影響。我們當時一看人家西方國家發(fā)達程度,就歸結為人家的哲學高明,然后我們連懂都沒懂就把人家的哲學奉為高級的東西。當然不是說西方哲學里沒有好的東西,馬克思主義哲學也是從西方哲學中發(fā)展來的。我的意思是說當時的熱潮是建立在一種很虛的東西上的。后來等到中國干得稍微好一點了,這個時候就要找自己的標識了,開始有了國學熱,這也是一種虛熱。

這種虛熱的表現(xiàn)是什么呢?表現(xiàn)的是中國人慢慢地不再那么崇洋媚外了,要找一種國民的尊嚴和標識了,一找就找到儒家那里去了。儒家真的能肩負起現(xiàn)代意義上實現(xiàn)民族的精神文明復興的重任嗎?儒家鑄就了中國人的一種精神氣質(zhì)和高尚的品質(zhì),它的倫理思想和道德主張是非常好的,但儒家在理論論證和全面性上是無法與馬克思對壘的。

我們看一下我們讀《論語》的方式。有人對《論語》崇拜到每一句話都要去背,背完了一個字都不能改,因為那是老祖宗的話。大家想想看,我們理解《論語》的時候,它只是一句一句的話,我們讀它的時候知道這句話為什么是對的嗎?知道每一句話之間是什么關系嗎?知道每一句話適用的范圍是什么嗎?全都不知道。而這些東西恰恰是馬克思那里有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