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早些時候,美國國際集團籌集了200億美元的新資本,并聘用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試圖幫助自己另外籌集400億美元,以免公司評級被降下來。私募股權公司提出了幾個出資辦法:弗勞爾斯公司遞交的計劃要求給予25%的當前市值購買美國國際集團的權利;科爾伯格–克拉維斯公司和得克薩斯太平洋集團要求美聯(lián)儲提供一筆搭橋貸款。首席執(zhí)行官羅伯特·維拉姆斯塔德與紐約聯(lián)儲主席蓋特納接洽,要求提供這筆貸款。媒體報道公司狀況惡化的新聞,使公司股價變成了自由落體;到2008年9月12日,星期五,已跌至每股4美元,而3月時還是每股近50美元。9月15日,標準普爾公司將美國國際集團的債券評級降至A–,穆迪公司也跟著降級;美國國際集團便斷定,如果至9月17日還不能籌到新資本,履行提供擔保品的義務,那么就得宣告破產(chǎn)。也許是因為公司的前景太過悲觀了,也許是因為股價突然下跌的緣故,或者是因為有人擔憂降級對作為交易對家的狀況業(yè)已惡化的信貸市場產(chǎn)生影響,便提出了救助請求,總之伯南克和保爾森改變了主意,拿出上述貸款計劃,在雷曼兄弟陷入破產(chǎn)深淵之時,計劃草草地通過了。
被切斷了籌集資本或借入資金的一切機會之后,美國國際集團董事會被告知已別無選擇,于是在威逼之下,接收了這宗貸款交易。交易差不多是把美國國際集團劃歸國有了,但沒有觸動剩余的股東留存權益,不過這些權益事實上也已損失殆盡。保爾森很想通過這個行動表明,就像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情形一樣,倘若政府打算進行干涉,那么政府的條件會是格外嚴格的,所以,將公司引向困境的人是領取不到獎金的,而納稅人賠錢的風險則將小到不能再小。不過,毫無疑問,政府出資援助會讓很多人直接受益,他們就是美國國際集團的交易對家(包括多家很重要的銀行和券商)和債權人。
此后不到一個月,美國國際集團再次陷入困境。美聯(lián)儲又不得不向該公司提供380億美元的借款,以免其融券業(yè)務出現(xiàn)崩盤。原來,在美聯(lián)儲首次救助之前,美國國際集團借出自己持有的股票,將所得現(xiàn)金愚蠢地或者說鋌而走險地投在期限較長的抵押資產(chǎn)上,本以為那些資產(chǎn)價值被低估了,不料卻發(fā)現(xiàn)待到股票返還,現(xiàn)金需要退回時,那些資產(chǎn)的價格已大幅下跌。因此,在最初的850億美元貸款中,有相當?shù)臄?shù)量得用來填補這些業(yè)務上的窟窿,而并非為公司核心的信貸風險敞口提供融資。接下來,就更加尷尬了,因為美國國會的一個委員會在調(diào)查美國國際集團經(jīng)理層的薪酬和津貼時,發(fā)現(xiàn)公司在第一筆救助款發(fā)放一周之后,花費37萬美元買了一處奢華的靜居所供經(jīng)理人員使用。美國國際集團仍然是美聯(lián)儲和財政部的“燙手山芋”,它們?yōu)榱俗屵@家控股公司及其所持有的信用違約掉期頭寸免于沉淪,不得不又就出資救助的條款重新商談了兩三次。美國國際集團的保險財產(chǎn)無法在政府救助之后在蕭條的市場上賣出像樣的價錢,而保險子公司的現(xiàn)金和其他資產(chǎn)仍然不能動用。政府只好苦笑著忍受;信用違約掉期組合遲早會到期,作為擔保品的資本總會返回??墒牵@種等待也的確讓人非常不舒服。
美國國際集團得到資金救助之后,倫敦同業(yè)拆借利率猛然漲至,原先只有2%多一點兒,原因就在于銀行間的借貸突然枯竭起來。